《人民日报》曾刊文:“教育好孩子,是我们最重要的事业。” 与各位家长共勉,努力学习做个60分的家长。之所以说60分,不是不管,而是有边界的管孩子。
生活中,我们会发现有些人懵懵懂懂的年纪就成了父母,有些父母一不小心就成了爷爷奶奶。
孩子不仅是我们生命的延续,也是独立的个体。我们都希望孩子有个美好的未来。
而作为父母,其实我们没有系统地学习过怎样去养育孩子,基本上是凭本能,或凭父辈经验去养育。
还有流传很广的一句话:“每个孩子都是一颗花的种子,只不过每个人的花期不同。有的花一开始就会灿烂开放,有的花,则需要漫长的等待。”
而这个社会却充满了君子、骗子、小偷 等各种各样的人,我们如何教育好孩子始终是个难题。
其实我们的认知和经验总是有限的,孩子的问题总会让父母感到担心、焦虑。在社会日益不断内卷的环境里,我们的幸福感越来越低。
如何让孩子不走上歧途?拥有安全感和幸福感,还得从父母做出改变。学点心理学,多了解儿童的发展规律,我们的育儿路也不会迷茫。
今天来分享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的儿童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感知运动阶段。婴幼儿年龄在0~2岁这个阶段,他们主要通过触觉、听觉、视觉和嗅觉等感觉器官来认识这个世界,也被心理学家皮亚杰称为感知运动阶段。
记得我们小时候在农村,婴儿被裹在襁褓之中,在30天的时间里,一天只能手和头能动,其他部分都被紧紧地裹起来动不了,据说是怕孩子的腿长不直,所以才这样裹一个月。
后来,我们结婚生子,孩子只兜着尿布,穿着衣服,没有再裹了,孩子长大了,腿也好好的,这样才改变了老人的认知。
孩子出生就要面临生存问题,她本能会通过吮吸母乳获得营养。我们不知道婴儿吸奶要用多大的劲,童话作家郑渊洁在《小牛学吃饭》这本绘本中说:“孩子吸奶五分钟相当于大学教授讲一节课的力气。”
吸奶可以锻炼孩子的嘴劲,讲话有力气,以后可以当律师、歌唱家、老师等。
说到这估计你就明白了,喂母乳不仅能给孩子提供最全面的营养,还能锻炼孩子肺活量。
在婴幼儿时期,父母可以做以下事情促进孩子的成长:
一是多抚触孩子,让孩子感觉到爸爸妈妈的存在,获得安全感;
二是多带孩子到户外晒太阳,吸收大自然的日月精华,补充钙的吸收,提升免疫力;
三是和孩子多互动,孩子虽然不能说话,却在观察、学习父母如何说话,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期。
四是给孩子创造安全的空间,让他去尽情探索,提供适宜的玩具,锻炼孩子的抓握能力、手眼协调能力、四肢协调能力等,你会发现孩子对于自己的变化也是又惊又喜。
第二阶段是前运算阶段。在幼儿2~6岁,大概在幼儿园阶段。在这个阶段,儿童通过学习语言、模仿、想象、符号游戏和绘画来形成他们的认知图示。儿童在3岁左右基本能掌握母语的发音规则,能够讲出逻辑通顺的话语,而且记忆力特别好,通过声音记忆、形象记忆很快记住东西。
比如,我家2岁多的二宝,在给他描述了托马斯绘本里的小火车,迈克麦蒂的外表特征后,她马上就记住了,下次再打开绘本的时候,他很快就说出正确的名字。
孩子把感觉运动所经历的事物在大脑中再构建,内化成自己的初步认知,学会初步的生活技能。
比如自己学会用勺子吃饭,自己刷牙洗脸,对别人有礼貌。
但是这个阶段的孩子主要以自我为中心,特别急躁,需要父母非常有耐心。
比如,孩子喜欢的玩具不愿意与别人分享,自己喜欢的食物不愿意给他人。
比如二宝说要讲绘本,马上就要拿绘本给她讲,等一分钟都等不了,她不会考虑别人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