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控光保湿法:将长满菌丝的瓶子,用木板遮住挡光,打开上层纸盖。在打有直径0.4厘米出耳眼的薄膜上,覆盖一块白布,每天喷水在白布上调节温度在20~25℃,隔10天左右,原基在薄膜盖眼上产生②石灰刺激法:菌丝长满瓶后,去掉覆盖物,自然风干6小时。用小刀轻轻挖掉瓶口表面的菌膜,呈"△"形,立即用毛刷抹上石灰一层,并将瓶子卧放在架床上,保湿培养。一般7天左右后,在抹石灰处均能产生耳基。但采用石灰刺激法定向出耳,子实体长出瓶口后,需大量补充水分,因石灰抹后较干燥。③墨线划框法:为了防止耳基过大过密,可用墨笔在瓶口盖膜上划"井"字墨框。线宽1~1.5厘米。墨线处不出耳芽,并可缩短生产周期5~7天。上述这些方法,各地栽培者均可试用。
(3) 吊挂栽:开好洞口的栽培袋,即可拔掉棉塞,脱掉套环,并扎上纱绳。纱绳长18~20厘米,打结后扎于袋口上方,并采用"S"形吊钩,把袋子吊挂于室内架床上。每一架层上拉5条5~10号铁丝。2米长的铁丝可吊9~10袋。铁丝间的间距20厘米,袋与袋间距8~10厘米。耳房四周用薄膜围住,使之保湿长耳。3.科学管水黑木耳子实体生长发育阶段需要较多的水分。当菌袋开洞增后,菌丝内部的生理变化处于整个生育过程的高峰耳房相对湿度,要求经常保持在85~95%。
若低于80%,耳片生长迟缓,变薄,重量减轻,颜色不正;若超过95%,则易生杂菌,导致流耳。因此,要认真按不同生长阶段对水分的需求,并根据耳片大小、吸水能力强弱和气候变化,灵活掌握喷水量。下面详细介绍四个不同阶段的科学管水方法:
(1) 原基形成期:菌袋打洞增穴后,以保湿为主,保持穴口的菌料湿度,以免干燥板结。室内空间相对湿度以90%左右为宜。通风量不宜过大,一般不往菌袋的穴口上直接喷水,只可用0.7毫米孔径喷水片的喷雾器,在架床四周及空间进行喷雾。如果空间湿度过大或喷水于增穴口上,菌丝就会加速生长,形成一层白色菌皮,影响耳芽发育和出现,或者菌丝易胶质化,有时甚至出现耳基腐烂。因此不宜喷水于穴口上。正常情况下,打洞增穴后4~7天可见到幼小的粒状原基发生。黑木耳的室内层式栽培管理我们今天就说到这里了,谢谢大家的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