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师笔试领域,有关教师职业倦怠等教师心理健康的知识不仅具有考试的价值,也具有现实的意义,因此也成为教师笔试中的高频考点。学术界有关教师职业倦怠的研究与探讨呈现出流派纷呈、观点各异的局面。在教师笔试中,由于大多数地区未出台考试大纲或未指定参考书目,使得试卷中经常出现不同版本的说法。其中,尤其以马勒诗与法贝的考查更为常见。为帮助广大考生全面备考,中公教师现在对有关马勒诗与法贝的教师职业倦怠的知识进行简单梳理。
自1961年美国作家格瑞恩的小说《一个倦怠的案例》出版以来,学心理学界受到启发,开始对职业倦怠、尤其是教师职业倦怠开展了深入的研究。年,美国心理学家费登伯格被认为是首位将职业倦怠引入心理学领域(《职业心理学》,1974 )的人。截止目前,心理学界主要存在诸如临床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组织学、社会历史学等不同流派的观点。其中,尤以社会心理学的观点最为典型。有关教师职业倦怠的社会心理学观点流派以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心理学教授马勒诗为代表。马勒诗从三个维度描述了职业倦怠的基本特征:
(1)情绪衰竭:属于个体对压力的评估,表现为极端疲劳、精力耗尽、能量用完、工作热情完全丧失等;
(2)人格解体或去人格化:属于个体对他人的评估,表现为对他人的冷酷、消极否定、麻木不仁等;
(3)缺乏个人成就感或低个人成就感:即属于个体对自我的评估,表现为自我评价低和缺乏适应性。
1991年,美国心理学家法贝根据马勒诗的三个维度,将教师职业倦怠的表现形式归结为以下三方面:
(1)精疲力竭型:放弃努力,以减少投入求得心理平衡;
(2)狂热型:本来有着非常强烈的成功*,也曾狂热地投入工作,但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反差逐渐消蚀了这种热情,其整个信念系统崩溃,最终也陷入精力衰竭;
(3)低挑战型:觉得以自己的能力来做当前的工作是大材小用,且当前的工作本身缺乏刺激,觉得以自己的能力来做当前的工作是大材小用,因而对工作产生厌倦。
上述有关马勒诗与法贝的教师职业倦怠的知识,在教师笔试中属于识记兼理解的考点,经常以单选、多选、判断等客观题型进行考查。在备考学习的过程中,考生最容易出错的是将马勒诗的观点与法贝的观点混淆在一起记忆。
【典型试题(单选)】最近,市级模范教师牟老师在课堂上经常讽刺、挖苦学生,而且对学生的提问爱答不理。 这反映了教师职业倦怠的( )特征。
A.情绪耗竭 B.去人性化 C.个人成就感低 D.挫折感
【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马勒诗有关教师职业倦怠基本特征的考点。题干中的牟老师对待学生的态度属于教师对他人的评估,对学生这个他人的冷酷、消极否定、麻木不仁等,源自于其未把学生视为真正的人看待,属于去人性化的基本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