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举例分析,美是一种生产力怎么理解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4-03-30 01:17:28

近读宗白华老先生《美学的散步》,再又去重新翻阅李泽厚的《美的历程》及朱光潜老先生的《谈美》,一时被众“美”缠身,脱不出来。

这几个大学者,都是美学方面的绝对权威,他们在说及美的时候,都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引用黑格尔的关于美的判断。

黑格尔这样说美: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黑格尔的这个论断早已了然于胸,且奉行不悖。可是近来又在另外的书上或哪里看到郑板桥的一段话,如下:
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露气,皆浮于疏枝密叶之间。胸中勃勃遂有画意,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纸,落纸倏作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

郑板桥这段话出现三个短语:眼中之竹、胸中之竹和手中之竹。

这三个短语本是指画画,现代很多人把它借来,不单单指画画了。

这显然就有个三段论了:眼中之竹,指看到的竹子;胸中之竹,指看到竹子后心里产生的一系列的想法;手中之竹,指把心中的关于竹子的想法用某适当的形式表达出来,或画画,像郑板桥,或写诗,像“咬定青山不放松”,或写成散文,像《井冈翠竹》。

那么放在谈美上面来讲,是不是也可以用这个“三段论”来说呢?

眼中之竹,可以当作审美的对象;胸中之竹,可以当作审美感受,也就是看到审美对象竹子之后产生的心里情感;手中之竹,就是把审美感受用适当的方式表现出来,也就是创作出来。

那么,说到这里,回到黑格尔的关于美的论断上来,是不是可以这样说,黑格尔的关于美的论断,即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这个“感性显现”是不是只是显现在个人的心里呢?也就是说,这个时候的美,还只是针对审美主体的个体而言的,个体之外的其他人并不知道。

换句话说,黑格尔的关于美的论断,是不是只相当于郑板桥的三段论中的第二阶段呢?也就是这个“理念的感性显现”还只是相当于“胸中之竹”呢?

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举例分析,美是一种生产力怎么理解(1)

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举例分析,美是一种生产力怎么理解(2)

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举例分析,美是一种生产力怎么理解(3)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