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什么是文学,什么叫做文学意义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4-03-30 02:58:09

什么是文学?

我的理解是:文学有时是一种思想,或深邃、或尖锐、或厚重的思想;文学有时是一种情感,或爱怜、或幽怨、或欣喜、或悲怆的情感;文学有时是一段故事,诉说着悲欢离合、演绎着人生艰辛坎坷的故事;文学有时就是一种生活,一种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真真切切展现在我们面前的生活。

有人戏称文学之于社会生活,就如同蛋糕上的一颗樱桃,仅仅是一种点缀而已。我不同意这种说法。在我看来,当今社会生活中,文学的存在比任何时候都有着更为重要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有助于我们去认识自己。

古希腊有一个传说,说是有一个名叫“司芬克斯”的怪物,人面狮身,长着双翅,长年累月地蹬在一条大路旁向过往的行人提问,他所定下来的规则是,你回答出了他的问题,你可以打他前面经过,你如果回答不出来,那他就把你吃了。这个问题是:“一个能发出声音的东西,早上它用四条腿走路,中午它用两条腿走路,到了傍晚,它用三条腿走路,这个东西是什么?”许多人无法回答这个问题,自然司芬克斯脚下白骨累累,这个问题后来终于被一位英雄俄狄浦斯揭开了,他说,这个东西就是人,因为人在幼年时用两手两脚爬行,在壮年时用两脚走路,在老年时拄杖而行。这个传说更像是一个有关人类命运的隐喻,“认识你自己”不仅成了苏格拉底哲学中的一句名言,同时也成了整个西方文化的一块基石。人,作为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人应该懂得自己的高贵,明白自己的尊严,人只有认识了自己,才能把握自己,把握自己的命运;人只有认识了自己,才能去认识人所生活的这个世界,从而在这个世界中去实现自身的价值。否则,必将被像“司芬克斯”这样的“人之外”的异己力量所吞噬。

文学作品的解读过程实质上是一个把作品中透露出来的客体世界重新还原为活的存在的过程,作为读者的我们,常常会在作者惨淡经营的世界里发现我们自己的影子。如果说杰出的文学创造是作者通过非同一般的个人视角的透视,对人生真谛做出独到的发现与昭示的话,那么,我们读者在对文学作品的解读过程中,也就不可避免地要触及到平日很少碰到的深层自我及其存在的意义问题。如果说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创作是一种“灵魂拷问”的话,那么我们的阅读活动,又何尝不是一次对灵魂的追寻或安顿呢。在墨西哥的印第安人中,长期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故事里说,一群印第安人赶着羊群,朝落日方向走去,他们行走的速度很快,但是快速行走一段距离就会停下来。停下来的他们在夕阳映红的天空下跳舞,他们快乐的跳着。过路的人问,“你们还在等什么?再不赶路,日落之前就到不了目的地了。”印第安人回答说,“我们慢下来,是在等待我们的灵魂赶上来!”当迷失了自我的人们四顾茫然的时候,在文学的天地里慢慢地行走,或许真能为我们找得回家的路。

二是有助于我们去弘扬一种人文精神。

近年来,在商业高楼、经济巨厦大矗大立的同时,人们的精神家园却渐遭遗忘。灯红酒绿的热闹过后,人们终于发现除了钱的法则之外,这个世界还需要伦理的、道德的、文化的、良知的等等精神法则,否则人们也绝难共生下去。人文精神,也便在一片文学危机的叫声中被重新提了出来。“今天的文学危机是个触目的标志,不但标志了公众文化素养的普遍下降,更标志着整整几代人精神素质的持续恶化。文学的危机实际上暴露了当代中国人人文精神的危机,整个社会对文学的冷淡,正从一个侧面证实了,我们已经对发展自己的精神生活丧失了兴趣。”(《旷野上的废墟——文学和人文精神的危机》,《上海文学》1993年第6期)

那么,什么是人文精神呢?人文精神一词应该源出于“人文主义”这一术语,西人称作humanism,是文艺复兴时期的时代精神,是作为中世纪基督教神权的对立物(至少是补充物)出现的,指的是一种超越动物性感性*和工具性功利的精神价值。中国与西方的主流文化都认为,这样一种精神价值是人之为人、人之区别于动物的根本特性。例如孟子说,作为精神价值的恻隐、羞恶、辞让、是非之心,是“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如果没有这种“心”,就“非人也”;荀子则说,“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知,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亦且有义,故为天下贵也。”所以,在我们先前有关人文精神的大讨论中,常常把人文精神描述为是对生命的关注,是对人类的存在的思考,是对认得价值、人的生存意义的关注,是对人类命运、人类痛苦与解脱的思悟与探索。

在我们众多优秀的文学作品中,包蕴着对于我们现代社会生活来说极为可贵的人文精神,借助对文学作品的阅读,我们去发掘它,进而在我们当下的生活中去发扬光大它,也正是我们的责任。

三是有助于我们去找回已经丢失或正在丢失的激情、温情和诗情。

人类社会现已经进入到了信息时代。这个时代的人们有着许许多多值得骄傲的理由,因为我们再也不像祖先那样蒙昧无知,我们创造了令先民们瞠目结舌的无数奇迹。然后,就在我们创造奇迹的同时,无庸讳言,我们也失去了许多,尤其是一种激情、温情和诗情,正在远离我们的生活,已经成为一种不争的事实。

当我们读着韩东《有关大雁塔》,“有关大雁塔,/我们又能知道些什么呢,/我们爬上去,/看看四周的风景,/然后再下来。”我们能感受的是生命在失去了血色之后的一份苍白和激情被抽离之后的人生的平庸、无聊和空洞。多变的时代、激烈竞争的社会以及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也正抛弃着曾给我们许多心灵慰藉的温情,而日常生活的琐事、忙忙碌碌的人生,不仅时刻考验着我们的人性,也正日益磨损着曾荡漾在我们生活中的诗情。难怪周国平要在他的一本小册子《人与永恒》中这样感慨:“砖、水泥、钢铁、塑料和各种新型建筑材料把我们包围了起来。我们总是活得那样匆忙,顾不上看看天空和土地;我们总是生活在眼前,忘掉了无限和永恒。”连讲究实用和效率的戴尔·卡耐基也发出了如此的告诫:“我们且不要这么忙碌,生活得这么疾速,竟使得自己无法倾听草地的乐音,或森林壮丽的交响曲。”

我想,读点文学,可以有助于我们找回已经丢失或正在丢失的激情、温情和诗情。在我们的生活中,遭遇到压力或艰辛是难免的,但如果我们拥有着一份生活的激情,我们就有了挑战压力和种种艰辛的勇气,我们的生命也会在一次又一次的抗争与搏击中走向辉煌和灿烂;我们也常常遭遇人生到的苦痛,经受种种的打击,我们需要心灵的抚慰,因为有了温情并且感受到了这份温情,我们受伤的心才会趋于宁帖、安逸,让我们对生活有一份发自心底的眷恋;忧郁或苦涩,同样地难以尽免,然而,浸融着诗情的忧郁,往往会净化人的灵魂,而诗意的悲怆,更可以使人趋于崇高。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