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盾文学奖获得者刘震云认为,送孩子上学时,说的那些“好好学习、注意听讲”之类,都是没有用处的废话而已。
这些“废话”之所以被认为无用,主要是因为它们缺乏具体的指导和情绪价值。
缺乏具体指导的废话这些话虽然表达了对孩子学习的期待,但却没有告诉孩子该如何去做。
就拿“注意听讲”来说,对大部分孩子而言,注意力集中是个相当抽象的概念。许多孩子在被批评注意力不集中的时候,都感到非常委屈和困惑,因为他们并不清晰的知道,什么是认真、什么是注意听讲、究竟要做什么才叫“注意听讲”?
正是因此,许多孩子陷入深深的无力感,因为他不知道要做什么才能满足老师和家长的期待,伴随“我怎么都做不到”的自我怀疑的是沮丧、自卑、烦躁等等负面情绪,而我们却总觉得孩子“不听话”还“脾气大”。
除了“注意听讲”,类似的废话还有:不要马虎、认真检查、提高效率、书写要工整等等……如果您也经常说这些话,请看完文章,咱们后面会具体的聊聊,怎样说,孩子才能听懂,才能真实的给予孩子帮助。
习以为常的废话这些话听起来像是一种套话,缺乏真挚的情感和对孩子的真正关心;或者这些话已经被过度使用,孩子已经听了太多次,对其产生了麻木感,不再把它们当做是真正需要关注的话语。
我曾在学校门口看到一位妈妈,嘴里一直不停的嘱咐:注意车、走路慢一点、别忘了喝水……而她的女儿自始至终没有看妈妈一眼,头也不回的进了学校。妈妈的话,显然被她自动屏蔽了。
许多妈妈抱怨有些教训跟孩子说了100遍了,他却总是听不进去。很多时候,就是因为一样的话被过度使用,孩子已经“自动屏蔽”,当然听不进去。
除了唠叨,有些家庭仪式也容易沦为“废话”,失去了本来的意义。比如我自己每天早上送孩子上学的时候,都会说一句:“过得开心,妈妈爱你”等等。一开始,孩子听到这些话,总是笑容满面,但几年下来,似乎也渐渐归于淡然。
类似的“废话”还有:好好学习、业精于勤、笨鸟先飞、学习要吃苦……
您是否也经常跟孩子说这些“废话”,或者常常觉得说什么都没用?咱们这就聊聊要怎么说、怎么做才能让孩子听进去。
具体点、再具体点孩子与成年人理解问题的方式不同,成年人主要靠文字的意义、语言背后的逻辑来学习知识、理解问题,但孩子们的语言能力不足,他们很难理解一些抽象的概念,他们更倾向于通过感知来理解和学习。
比如“时间长短”,成年人可能能够通过“半小时”、“一小时”来描述和理解,但是对孩子而言,跟他们说“半小时”,不如说一节课的时间,或者干脆买一组沙漏,让孩子直观的感受时间的流逝。
再拿“注意听讲”为例,要求孩子注意听讲,不如要求孩子眼睛看着老师,比如:发现自己走神了,就记得眼睛看向老师,耳朵听一下老师在说什么。——这样的要求对孩子们来说,就具体多了。
如果能再结合孩子自己的感受就更好了,比如在孩子专心画画、专心玩玩具之后,告诉他:你刚刚那个就是认真的感觉。——用这样的方式,帮助孩子建立感性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