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上,当下的选择能够左右我们未来的行动。
比如我们可以通过购买小包装食品来减少近期过量摄入高热量食品;
我们可以在早上把一天的代办事项列出来,来减少每天丢三落四的坏习惯。
锁定未来行为法则,能够约束我们在无法抵抗诱惑之前,提前让良好的意愿和行为发挥作用,从而给自己主动创造了一个避免坏习惯的环境。
二:最费力法则
人性中总是喜欢贪图安逸,怎么省事就怎么来,这被称为最省力法则。
比如,两条路可以同时抵达终点时,我们更倾向于选择路程最短的那条;
和自己用手洗衣服相比,我们更愿意把衣服扔到洗衣机里去洗。
也就是说,当一件事的阻力越小,不费吹灰之力就能完成,我们就会更愿意去做这件事;
相反,当一件事的阻力越大,实施起来麻烦又困难,我们就越容易放弃。
根据这一特点,我们可以重新设计启动程序,给想要改掉的坏习惯,增加难度和费力程度,以达到让自己难以开始的目的。
比如,喜欢剁手买买买,就让家人每天更换付款密码,让自己无法付款;
喜欢熬夜玩手机,就把路由器设置成固定时间断网模式,让自己无法上网;
总之,当启动坏习惯越费劲,我们就越缺乏耐心,最终会图省事主动放弃。
三:条件反射厌恶法则
研究发现,赌徒在下注之前,体内多巴胺的浓度会激增,赢了之后反倒不会上升;
憧憬即将到来的旅行比旅行本身更令人激动。
也就是说,促使我们开始行动的其实是大脑中预想出来的渴求,这种渴求让我们提前感受到了一件事的快乐和喜悦,如同条件反射一般。
坏习惯也是如此,我们忍不住打通关游戏,是因为提前想象出来了它带给自己的刺激;
我们忍不住吃甜食,是因为提前感受到了它带给自己的美味和甜蜜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