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讲的什么,康德纯粹理性批判的12个范畴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4-03-30 12:59:47

03

好了,我们简单回顾了“先验要素论”的第一个重点内容“先验感性论”。

接下来,我们开始聊聊 “先验逻辑论”。

什么是“先验逻辑”?

“先验逻辑”是康德首创的词,康德认为普通逻辑所研究的思维形式及其规律是和思维内容、客观世界无关的东西,不能成为真理的逻辑。在他看来,只有把感性同知性结合起来,使认识涉及内容,同对象相一致,才能取得知识,而“先验逻辑”正是这种真理的逻辑。先验逻辑作为关于认识能力的知性和理性的学说,它以规定这种知识的起源、范围及客观有效性为其主要任务。

那我们的感性和知性是如何结合起来认识这个世界的呢?康德在这里提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

“真理是什么?”

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讲的什么,康德纯粹理性批判的12个范畴(5)

康德是这么提出这个问题的,他说,有一个古老而且著名的问题,人们曾以为可以用它把逻辑学家们逼入困境,并曾力图使他们达到这样的地步,即让他们要么涉足可怜的循环论证,要么就承认自己的无知,从而承认自己的整个艺术的无用;这个问题就是:真理是什么?(也有的地方翻译为“什么是真?”)

04

当我们要讨论这个问题“真理是什么?”的时候,其实我们有一个预设的前提,那就是:“真的知识是要和对象一致”。也就是说,如何确定你说的“知识”是不是真理呢?显然需要一个参照物,比如我说,我面前的这个东西就是苹果,意思就说,这个东西是要符合“苹果”这个对象的,才是真的,如果你看到一个桃子说这是一个苹果,显然就不对了,因为桃子不符合苹果这个对象。

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讲的什么,康德纯粹理性批判的12个范畴(6)

而且康德说,这个对真理的评估标准还必须具有普遍性和必然性。比如我们有了苹果这个对象的知识,那么,我们就可以确定哪些是苹果,哪些不是苹果,这个标准是具有普遍性和必然性的。在康德之前,这个标准中“对象”是核心。我的知识要符合一个对象,才能称之为“真理”。所以康德说,当你问“真理是什么?”的隐含假设是,我们要寻找的是一个真的知识,而且这个知识是和某个对象相一致的。当我们说一个桃子是苹果时就不对,因为苹果就是苹果,这个对象是固定不变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在康德之前,通常认为“对象”是固定不变的,我们的知识是去揭示这个对象,从而得到知识,就类似说“知识是围绕着对象转”。就像在哥白尼之前,人们都以为地球是中心,所有的星球都围绕地球转一样,“对象”就类似“地球”。 这是康德之前,人们认识世界的普遍方式。

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讲的什么,康德纯粹理性批判的12个范畴(7)

05

但康德将这种方法反过来了,他认为,不是知识要符合对象,而是对象要来符合我们的知识。而这里的对象,康德认为只是表象(我们所认识的世界的对象都只是表象)。这样,康德完成了被他自己称之为认识上的“哥白尼式的革命”,因为,他将人类认识世界的视角进行了反转。打一个比方,过去我们一直在地球上观察星空,以为所有星球都围绕地球转,但是现在,我们跑到太阳上去了,发现,地球其实是围绕太阳转的。

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讲的什么,康德纯粹理性批判的12个范畴(8)

上一页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