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博物馆里,珍藏着一枚庄重的国玺,这枚国玺方形圆柄,庄严大气,印文以宋体刻着“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之印”,这便是新中国开国第一大印。
按照中国的传统,历朝历代的印玺字体皆为篆书,这是从秦始皇的传国玉玺开始定下的规矩,为何*却把新中国的开国大印改为了宋体呢?
一、治印名家,奉命刻玺
1949年6月15日,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在中南海勤政殿举行第一次会议。
会后,周总理委托陈叔通邀请治印名家为中央人民政府及其所属和下属机构治印,陈叔通则将这项任务交给了副秘书长齐燕铭。
齐燕铭是国学大师,同时对金石篆刻、书法都颇有研究,因此中央也相信他的眼光。
在他的千挑万选下,最终选中了张樾丞来承担刻印的重任。
张樾丞是中国近代数一数二的治印名家,大名鼎鼎的梁启超手书“龙飞虎卧”印就是出自他的手笔。
清朝末代皇帝溥仪曾请他镌刻了“宣统御笔”、“宣统御览之宝”“无逸斋精鉴玺”等八枚印,其中尤以“无逸斋精鉴玺”最为出名,因为这是溥仪在书画等收藏品上题跋时用的印,此印也成为了鉴定清宫书画收藏的重要依据。
在宣统时期,张樾丞除了为溥仪治印,更是先后为载涛、载泽、荣臻、宝熙等皇亲贵胃治印,到了北洋政府时期,他又先后为徐世昌、段祺瑞、朱启矜、陆征祥、唐绍仪、黄郛、吴佩孚、曹汝霖等人治印。
除了军政界人士,鲁迅也曾三次请他治印,鲁迅二弟周作人也有三枚印章出自他之手。大画家溥心畲、张大千、姚华等所用之印也皆出自张樾丞之手。
北京大学授学位用的章、中央银行发行的纸币上面的“中央银行总裁印鉴”章,也都是张樾丞刻的。
张樾丞一生治印数万,求印者不是军政大佬,就是文人雅士,要么就是社会名流,当世之人只要能得其一枚印,便视若珍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