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董大懂 一日一菜(209)#
#美食# #美食记# #北京烤鸭#
鸭为什么命名为鸭呢?
鸭与鸡、鹅一样,因其鸣叫声而命名。
鸭声短促,声中似有嘀喳,所以“鸭”字古音在"影”纽“叶"韵,拟读eap,是入声。人们常把说起话来喉咙里总象噎着什么似的人叫“公鸭嗓”,正说明鸭叫时有“噎”的发音。
“鸭”与“鸦”在古音有别,“鸦”字是“影”纽“鱼”韵,拟读ea,平声,没有一个闭口的P韵尾断后,细听鸦叫,声音可以延长,不似鸭声那么让人感到压抑。
《广雅》说: “凫、鹜,鸭也。”凫是野鸭,鹜是家鸭。在动物的定名上,他们的区分是严格的。《春秋繁露》记载:有一次,张汤问董仲舒:祠宗庙的时候,有人以鹜当凫,是否可以?董仲舒说:“鹜非凫,凫非鹜,窃以为不可。”可见,家鸭与野鸭祭祀时在名分上是不可错的。
鹜是家鸭,可资证明的训诂材料很多: 《仪礼·士相见礼注》:“庶人之挚鹜。”《尔雅·释鸟》舍人注:“鹜,家鸭名也。”《周礼·大宗伯》之疏更明确地说:“鹜即今之鸭。”《礼记·曲礼》注说得更清楚:“野名曰凫,家名曰鹜”……这似乎已经可以定论了。
坏在唐代著名诗人王勃脍灸人口的《滕王阁序》的名句上。王勃写道:“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能飞的当然不是家鸭,“鹜”的所指因此又成了问题。
其实,鹜还是家鸭,因为驯养的家鸭两翅退化,行动舒缓不能飞翔,所以又称舒凫(正如鹅又称舒雁)、家凫;而野鸭又可称野鹜。
文学作品里由于声律和修辞的原因,鹜与凫的称谓不那么严格,往往通用或互用。除《滕王阁序》外,年代更久的楚辞名篇《卜居》有“宁昂昂若千里之驹乎,将泛泛若水中之凫……宁与黄鹄比翼乎,将与鸡鹜争食事?”也以凫、鹜互用。说的是宁愿昂然如同千里马呢,还是如同普普通通的鸭子随波逐流……宁愿与天鹅比翼齐飞呢,还是跟鸡鸭一起争食呢?
鸡鸭鹅驯化的时间可能在一万年前就开始了,到夏商周趋于成熟。也出现了成熟的文字命名。鸭最早写作甲,后加鸟旁,分化出单指鸭,可能与其叫声“呷呷”有关。鸡、鹅也与各自叫声有关,不过鸡的声音是小鸡的叫声,“奚”有手抓丝捆为奴之意,故鷄便指将野鸡驯化。鹅的叫声“哦哦哦”,便以“我”字作为其声旁造字。鸿雁是野鹅,后驯化为家鹅。
虽然说鸡、鸭、鹅都是禽类驯化,但经过进化的选择、文化的洗礼,吃起来又别是一番滋味。家禽和粮食一样,因为可以充当食物,于是使得人类花大量时间饲养它们。所以说,到底是谁驯化谁,还真是说不准呢。
资料来源:
1,中国烹饪1989年第二期 万凌《说鸭》
2,赳赳《说鸭》
大董烤鸭外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