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主于经:<国语>与经学史的演变》
张永路 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3年9月
本书以《国语》为切入点,通过对《国语》学史的梳理来呈现经学史的演变历程。作为一部经学序列中的边缘文献,《国语》是观察经学边界变动演化的浮标。本书将《国语》置于经学史发展的宏大背景中,通过梳理《国语》在经学史演变过程中各个重要节点的不同境遇,特别是历代学者对《国语》不同的认知定位,寻找《国语》在经学史中的变动轨迹,并探求这种认知差异背后的经学史演变根源,以此确定历代经学的边界,进一步归结出经学史演变的内在机理,从而把握整个经学史的发展脉络。
《历史分期与主权:封建和世俗化观念如何支配时间政治》(Periodization and Sovereignty: How Ideas of Feudalism and Secularization Govern the Politics of Time)
[美]凯瑟琳·戴维斯 著,荆腾 译,华夏出版社有限公司,2023年10月
《历史分期与主权》一书由两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探究封建法以及封建编史学问题,揭示“封建主义”的历史性形式中所蕴含的现代主权理论和某种社会契约理论;第二部分从世俗化问题切入,审视时代意识、时间政治与现代主权问题之间的复杂关联。基于讨论,作者检讨了基于“中世纪”与“现代”之分的时代分期问题,论述了“封建主义”和世俗化问题对时间政治问题的支配性影响。作者由此表明,时代分期的时间在何种意义上是一种主权的时间;换言之,主权在何种意义上是一种时间性的模式。
《以文学为业:一部体制史》(Professing Literature:An Institutional History)
[美]杰拉尔德·格拉夫 著,童可依 蒋思婷 译,译林出版社,2023年10月
《以文学为业》挖掘出了长久以来我们已经遗忘的、曾经创造了我们现在正在阅读的文学体系的理念与争论。杰拉尔德·格拉夫生动形象地为我们展示了近代文化体系的激烈碰撞,以及在一个世纪以前我们是如何进行文学教育的。文学研究者的观点分歧往往不为本科生所知,没有成为他们学习的对象。人们假定,学生应该知道他们的老师通过争论得出的结论,却不需要知道产生这些结论的争论。文本不会告诉我们它们要说什么,而为了有效地针对文学进行阅读和写作,学生需要批判性的对话以及批判论证的语言。
《苏格拉底:我们的同时代人》(Socrates:A Man for Our Times)
[英]保罗·约翰逊 著,郝苑 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大学问,2023年9月
他貌不惊人、衣着朴素,常常光脚漫步在雅典的大街上;他教导人们独立思考,他充满智慧,却声称自己一无所知;他生于雅典、深爱雅典,曾为雅典而战,却遭到雅典人的不公正审判,最终以一杯毒酒结束生命。他是“哲学的化身”苏格拉底。这是一部短小精悍又精彩纷呈的传记,它记叙了苏格拉底充满传奇色彩的生命历程,探讨苏格拉底的主要思想,同时全方位描绘了与苏格拉底交往的人们以及雅典的城市生活图景,展现雅典这座苏格拉底挚爱之城的纷争与衰落。书中叙事简洁清晰,跳出了柏拉图的叙事围城,还原历史上真实的苏格拉底,描绘出我们这一代人的苏格拉底、每个人心中的苏格拉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