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句话经常听到别人说起,它是什么意思呢?
为天地立心。张载云:“天无心,心都在人之心。”张载的话说的很直接:天没有心,心都在人的心。
《礼记》云:“人者,天地之心也,五行之端也,食味、别声,被色而生者也。”《礼记》说,人是天地之心,五行的终端,可以食出味道、辨别声音,披色相而生活的生物。《礼记》和张载所说的大体上意思差不多,稍微有点不同的是,《礼记》没有说“天无心”,且其话语中多暗示人与天地的联系紧密。
《西铭》云:“乾称父,坤称母;予兹藐焉,乃混然中处。故天地之塞,吾其体;天地之帅,吾其性。民,吾同胞;物,吾与也”。《西铭》中所说的,乾天称为父,坤地称为母,给予我这样的容貌,于是浑然处于其中(浑然的理解参考成语“浑然一体”),故天地的边塞,我把它看做身体;天地之中的帅美,我效仿他的习性。民,是我的同胞;物,是我的伴与。这里面的思想,天地如父母,天地心如父母心,敬爱天地,习仿优良。《西铭》中所说的,和张载的话比较,意思差别就很明显了:天地并非没有心,而人为其中帅表。
显然,《西铭》中所说的话包含天人合一的思想,应为最佳解释。“为天地立心”的解释理应如下:天地与我为一,天地浑然,其心混杂,以其中优秀品德,确立为美好之心。有人说:“为天地立心,此心应当为‘仁’心。”实则不然,每个人眼中的天地都是不一样的,最终确立的心是什么,每个人的答案应该也都不一样。
为生民立命。“立命”源自于孟子的思想。《孟子·尽心上》有云:“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夭寿不贰,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对自己心有足够了解的人,知道自己的性是什么样的。存着这样的心思,养成这样的性情,那是在做天生会做的事情。夭寿不从二选,修身来等待它的结局,所以把这种现象立而为命。
这儿立命的行为可不是傻子的行径,它并非是好孬不分全盘接受的轻率之举。人生有些东西,比生命更重要,值得用一切去守护的。所有的一切,因果还在“尽其心”的考量中。
为往圣继绝学。往胜者过往的圣贤。有人说这往圣指孔子,实际上“往圣”并非独指一人。
为万世开太平。一家独大,可以安定民心,要想为万世开太平,怕是得有足以影响万世而不变的理论。
无论能否实现,对于读书人来说,“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句话都是万世不变的恒久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