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踪杳然已成谜
自从这种贝壳被发现后,有很多人到索马里海域去打捞,却都两手空空而归。2000年前后,有一个欧洲人租了一只拖网船在索马里海域寻找,居然真的拉上来一只。但船东和这个欧洲人就贝壳的归属发生了激烈冲突,为了避免枪战,双方妥协,把这个贝壳重新扔回了大海。后来,就再也没有过新的发现。
至今这种贝壳一共发现7枚,1枚在巴黎自然历史博物馆,1枚在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1枚回归了大海,其他的不知所终。“大灾星”对科学界来说,能见到的就是那几个壳,没人见过活体,没有任何其他记录,连出水时间都不清楚。
1969年,S·P·Dance出版了《珍稀贝壳》一书,书中详细介绍了当时世界上最稀有的50种贝壳。所谓最稀有的贝壳,除了难以采集到外,还必须有一段“丢失的经历”——起码要有二三十年没有发现新标本。
2012年,美国贝壳学家学会年会,贝壳学家Harry Lee 提议重新评选最稀有贝壳,因为距离Dance拟定的稀有贝壳名单已经过去了40多年。与会人员投票后,“大灾星”毫无悬念地排名第一。
好吧,不得不说,贝壳界的霉运还没走完——会议结束后,Harry回家的途中,台风袭击了他的家,他的图书收藏在水里泡了7个小时。Harry的贝类图书资料是世界知名的,很多人都受惠于他的资料,笔者本人也找他要过淡水贝类的资料。
他的图书室进水,引起了整个贝壳界的担忧,好几个专家去帮他抢救资料,并联系了一家工厂,把浸水的图书送去进行冷冻减压蒸发干燥,尽一切可能抢救这些宝贵的资料。由于资料量太大,所有资料必须先冷冻起来,以防止纸张糊化,而全部干燥过程要持续一年多。于是,贝壳界的许多人又开始传说这是“大灾星“的诅咒……
撰文/何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