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的认可,不仅使纳什能够顺利毕业、就业,也成就了他长久以来在数学上对原创性、突破性孜孜不倦的追求,他的梦圆了。
当然,圆梦的同时也让长期关注他的人松了一口气,这不是一个只会说大话的、木讷、古怪、孤僻的纳什,影片开头以挑衅回应挑衅的那段台词。
如今看来,不再是言出无据的空谈更像是英雄出征前的宣言了。
原创性不仅需要天才、勤奋,还需要机缘,尽管纳什最终跨越了这一道沟坎,但从影片中可以看到,普林斯顿的数学博士,终究处在过程当中,为了“重大”、“原创”这个标准与自期,他注定要忍受煎熬、孤独甚至是嘲笑与挑衅。
谁让他早早地放出大话,谁让他是在天才云集的普林斯顿,又是谁让他以此为梦的呢!
纳什以原创性标准衡量别人、要求自己,但是,原创性并非是人人唾手可得,为此,纳什注定要承受不一般的精神压力——这是内在的。
压力同时也有外在的,作为学生,纳什必须完成学校的各种考核指标。
在内外双重压力的挤压下,原来交友、下棋、喝酒甚至是调情等那些用来舒缓压力的方式,对于天性不会交际、缺乏浪漫因子、充满了竞争性,完全被数学包裹的纳什来说,更是无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