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皮鼓电影心理描写,铁皮鼓电影2000字影评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4-04-02 02:03:38

我看到了小说所写的底层生活和底层所看到的历史。这是一幅壁画,一幅巨大的壁画,而且是被一个小人儿看到的壁画。人们说奥斯卡是20世纪的产物,我认为他拥有两个非常当代的个性:拒绝和抗议,有力到能使玻璃破碎(尖叫声)。——导演施隆多夫

《铁皮鼓》改编自君特·格拉斯的小说但泽三部曲的第一部,导演施隆多夫是著名的“新德国电影运动”的四位大师之一,该片获得第52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第32届戛纳国际电影节金棕榈奖。影片以两次世界大战的普鲁士的但泽为背景,并且以主人公奥斯卡的视角(偶尔切换客观视角)向我们讲述了他眼中的世界与内心矛盾,以及他是如何用“拒绝长大”的方式逃避现实世界。

铁皮鼓电影心理描写,铁皮鼓电影2000字影评(1)

如今重温这部影片,那个破旧的铁皮鼓和奥斯卡振聋发聩的尖叫声依旧让人难以忘怀,整部影片的主题也具备深刻的批判与反思。今天的这篇文章,我们暂且不谈其中深藏的社会隐喻,而是聚焦于主人公奥斯卡身上,他的行动线可以分以下四个阶段:

那么,在这几个重要的人生经历中,奥斯卡面临着哪些困境,如何应对这些残酷的现实,又有着怎样的心理变化与命运变迁呢?透过奥斯卡的经历,对我们的现实有何启发?

铁皮鼓电影心理描写,铁皮鼓电影2000字影评(2)

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影响是最直接和残酷的:奥斯卡拒绝长大的心理原因在于母亲与父亲、表舅之间的畸形三角关系

影片以主人公奥斯卡的视角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当年外祖母烤土豆的时候救了正在逃亡的外祖父,二人渐渐生情生下了奥斯卡的母亲安娜,安娜和青梅竹马的表哥杨·布隆斯基相爱,却嫁给了杂货店商人布尔弗雷多。1924年一个大雷雨的夜晚,影片的主人公——奥斯卡,降生了。在他三岁生日宴会的时候,他得到了铁皮鼓,由此也暗示了奥斯卡不同于其他小孩的命运转折。

奥斯卡的存在,并没有改变母亲与父亲、表舅之间的三角感情。我们可以看到,奥斯卡是并不讨厌舅舅的,甚至可以说他们的关系很融洽,他见舅舅时脸上露出愉快的表情便可以说明。然而,一切美好都在这一天破碎了。

大人们在打着纸牌,奥斯卡本想躲进外祖母巨大的裙子里面寻求安全感,却被父亲制止,于是他亲眼目睹了母亲与表舅的调情。这对于三岁的奥斯卡来说,他幼小单纯的心灵是难以接受的,这给他带来了强烈的道德观念上的冲击。于是他走到地窖,一层一层地数着楼梯,随着这重重的一摔,奥斯卡彻底将自己与成人世界隔离开来。

铁皮鼓电影心理描写,铁皮鼓电影2000字影评(3)

陪伴母亲进城去办私事,他跟踪母亲,却发现母亲和表舅约会。此时的奥斯卡明白,母亲并不仅仅是带自己出来玩,于是他用失去理智惊声尖叫,玻璃碎了一地的同时,他原本就脆弱的心灵更是不堪一击,他试图撕裂这个成人世界现有的平衡。奥斯卡原本以为,当身体不再长大,内心便可以逃离那个残酷的现实成人世界,事实证明,这种反抗是无力的。

母亲安娜在表舅面前的神采飞扬,与在父亲面前的形成鲜明的反差,奥斯卡将这一切都看在眼里。母亲在得知自己怀了表哥孩子之后,不知道怎么处理孩子,于是原本不爱吃鱼的她,疯狂吃大量的鱼,来者不拒,自虐而离开。

在这段三角关系中,母亲的角色无疑是可悲的,相爱却不能在一起,但是她并没有扮演好自己母亲的角色,经营好自己的婚姻,也没有对命运的抗争,这就给奥斯卡造成了极大的心理阴影。母亲之死,终结了母亲和父亲、表舅之间的三角关系,但这种畸形的原生家庭带给奥斯卡的影响却仍未结束。葬礼上,奥斯卡为母亲敲着手中的铁皮鼓,他的眼神一改往日的执拗,浮现出悲恸与哀伤。远处教堂的钟声响起,也预示着奥斯卡的人物命运即将发生变化。

铁皮鼓电影心理描写,铁皮鼓电影2000字影评(4)

首页 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