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皮鼓2000字影评,电影铁皮鼓影片分析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4-04-02 02:18:00

———魔幻的世界 不愿长大的少年

有些影片,看了后会有一种荡气回肠、意象很宏大、通体舒泰的感觉;但有的影片看了后,会有一种被堵得慌,总想说两句的冲动。而今天的《铁皮鼓》就有让人说两句的想法。如果看了不说,就会有那种吃了生鳗鱼的滑腻腻、生腥的、恶心、吐的感觉。

至于这电影改编自是德国作家君特·格拉斯创作的长篇小说,是其“但泽三部曲”的第一部。如今的但泽,是波兰的一个旅游城市。一个“只要你不动,就没有谁来打破你的头的”尴尬存在。紧临出海口,但生于黑土地的但泽卡舒比人,要在德国、波兰的夹缝中生存下来,确是苟且一般的存在。

豆瓣关于影片的评论不多,相当难找。政治上的夹缝生存,历史上的先来后到,似乎都迈不过生存的问题。但泽卡舒比人,先于德国人也先于波兰人在这块土地上生存。但看印地安人在欧洲人的虐*之下,所剩无几。哪个不是在为了口中那一口吃食、口袋中的利益而抢占土地?战争、屠*,用武力的强大,来解决桌前的争吵。

意象一:

电影从外祖母安娜在阴霾的黑土地上烤土豆开篇,随之而来一个被警察追补的纵火犯雅切克。这外祖母心地善良,用包容的大裙摆,掩藏了纵火犯。 4层的裙子,每天将第二层穿到最外边,而一周后洗最不干净的那一层裙子。这种穿着法,闻所未闻,显得奇诡而又合乎有些道理。

——这块土地,追述历史,这里生活过卡舒比人,斯拉夫人、日耳曼人、犹太人。无论那条裙子穿在面上,总有被洗的那一天。而曾经在此的犹太人,在二战期间,被洗涤得荡然无存;而现今的的格旦斯克名字(德方叫但泽)之下,这个城市里曾经的日耳曼人占主要人口,现在却换成了波兰人。一块土地的最终归属,是由占土地上最多的人说了算,不然总会有争端。

——外祖母的包容,容留下了社会规则不容的罪犯。并在裙子之下,就与之交合,生下了母亲阿格内斯。这段黑历史,象征着本能*的达成。道德、法律规则在这里并不好使!

——阿格内斯爱着自己的表哥杨,却因不合世俗理法,选择嫁给马彻拉特。一个是波兰邮局的工作人员,一个是热衷于美食的厨师。好似几个人都比较满意。如果翻译是正确的,那么这色情的对话,可以判断马彻拉特是个同性恋。而他最后加入纳粹,这应该是想表达它没有后代的暗示吧。

意象二:

主人公奥斯卡的到来,是在娘胎里就有着智慧的。他从产道出生的瞬间,盯着的是发光的大灯泡和由下而上的倒视。婴儿早已具有远超成人的思想,视觉自然不同常规。如果不是有母亲的许诺赠送铁皮鼓,他根本就不想离开母亲的子宫。但脐带的剪断,意味着必须与母体分离。那么这鼓,就意味着大人的子宫,爱与安全的港湾。所以也才会有后来用鼓点敲奏《蓝色多瑙河》,来抑制和破坏纳粹的鸡血演讲和活动。

意象三:

奥斯卡的鼓,鼓不离身,身不离鼓。每当大人要帮着取下,他都拼命反抗,更会惊声尖叫。他恐惧中有着愤怒。我最初看到这电影海报的时候,第一眼,我将两根鼓棒看成了游走的蝌蚪(精子)。而那红白相间的鼓体,意象成了肚皮。他从产道出来并没有哭泣,而通过这种敲击着鼓点,在诉说着,他一直离不开她的母亲的子宫与肚皮。

不愿长大的少年,将自己的身体停留在了三岁。长大了,肚皮就装不下了。

意象四:

往祖母裙子下躲藏,不仅仅是奥斯卡一人,还有她的母亲。祖母的裙子下,更是容纳过纵火的外祖父。祖母在市场上卖鹅,天寒地冻,更有热气腾腾的火砖放在裙下。这裤子之下,包容着一切,至少给人的感觉是人的本能、性、温暖与安全。

意象五:

奥斯卡在学校,不服从老师,惊声尖叫震破老师的眼镜,在医院,尖叫声震碎用福尔马林培养的胎儿标本。这是对体制、规则禁固的反抗。我们一直沿用至今的k-12教育体系,其实是在18世纪由普鲁士人最先实施的。普鲁士人的初衷并不是教育出能够独立思考的学生,而是批量化炮制服从教师和课堂在内权威的学生。……他在家里,在拉斯普廷、歌德之间,洞悉了人性并产生了超自然的一面。

意象六:

母亲阿格内斯在海摊上,看到鳗鱼来自于腐败的马头,并且那鲜活的鳗鱼在马头的七窍内滑动、逃窜时,她忍不住了,狂吐。这画面让她难受,恶心了。但这种场景是当地生活中常见的一景。不然厨师父亲不会亲自跑上前去帮忙拿口袋装鱼。

她与杨表哥到旅馆偷情,而被奥斯卡撞倒运鱼人洒了一地的鱼,似有所指。当时的环境物价飞涨,在追求肚皮温饱时,既要满足食物的需求,更舍不得初恋的爱情,在三角关系中迷失了自我,嫁给了厨师丈夫,偷情于表哥,更与犹太商人暖昧,奥母在旁边看到美妙食物竟然来自腐败的马脑髓。是如此获得,也许潜意识中的东西已然压制不住,崩溃已是必然。这一场景,潜意识里是性的隐喻。阿格内斯去教堂祷告,奥斯卡将从不离身的鼓放在天使手里,希望天使有所作为,然而神也并没有给他任何启示。

之后,这不洁的感觉,让她精神失常,用鱼(性)来填充她那黑暗的灵魂,再加上肚内又怀了不知是表哥还是丈夫的孩子,她死了,或许她是纵欲而亡。

死后,犹太人到墓地为她祷告。(每次,她带儿子去犹太人商店,或许总是有意无意的暧昧吧)

意象七:

奥斯卡心灵慢慢长大,但躯体依然。他进入青春期,家里来了女佣玛丽亚。3岁的身躯,玛丽亚并没有将他放在眼里。但他们都懂得在手掌、手指上舔食加了口水的汽水粉。这也是性象征。奥斯卡品偿到了成年人的低层快乐,然而父亲却占有了他的香草味的初恋。初恋又最终成了自己的继母,他想*掉玛丽亚肚内的孩子,然而玛丽亚却不同意。他转而投向了邻里的一个散发恶臭的妓女。

天使得不到,只有屈从于魔鬼。

意象八:

奥斯卡听信了马戏团的小丑侏儒贝步拉的话。“我们这种人不能坐在观众席,必须登台表演、管理演出,否则其他人就会摆布我们”。于是他成为了纳粹宣传团的一员。从最初的用鼓点打破纳粹的集会,惊场尖叫震坏玻璃而阻止纳粹的游行队伍。到现在的亲自参与其中,奥斯卡走向了魔鬼。

意象九:

在法国铁塔下面的仰视镜头,他们这些小侏儒显得还是小。——德国入侵了法国。

在诺曼底海滩,七位修女在海摊被纳粹机枪手射*。这是新教与天主教之间的看不顺眼??谁是魔鬼?谁又是天使??

奥斯卡在前线宣传团内交往侏儒女友“梦游者”被盟军炸死后,他的爱情结束了,梦游者不在了,他又回到了家乡。

爱情促使人成长!

意象九:

他的“叔叔”杨,保卫波兰邮局,在死前用手掌保护着一张红心皇后Q。这是爱情。他应该是更认可叔叔的,他的眼睛的颜色与叔叔是一致的。实际上也是他的亲爹。

他的“父亲”马彻拉特,在苏联人打来时,想抹去参加纳粹的各种证据,被奥斯卡塞入一枚纳粹的徽章。终于死在了仇人的手上。借刀*人,*死抢夺自己初恋的仇人父亲。这段希腊里经典的精神弑父,他终于超越。

在他埋葬父亲那一天,他被他的儿子用一块石头丢中脑袋,落入了葬坑。醒来后,他又继续长大。但是个驼背了。

意象十:

战争结束,如果继续埋头在此,可以称为卡舒比人。但此时只有外祖母还能称得上。斯拉夫人(波兰)、日耳曼人(德国)为此地争执了1000年的*戮。然而混淆了的血脉关系,信仰的不同,就成了战争的借口。

影片结尾,奥斯卡和他的孩子及玛丽亚坐上了西去的火车。

但泽,是德国人的称呼,作者当时是西德的作家,创作于1958年;电影获得奥斯卡奖时,是1979年。这书获诺贝尔文学奖是1999年。格旦斯克却又是波兰现今的称呼。撕*了千年的背后,无非还是土地和便利的出海口。

而反观现今国际上的争端,恰又逢疫情之下,战争、瘟疫、饥荒离我们并不遥远。

铁皮鼓2000字影评,电影铁皮鼓影片分析(1)

铁皮鼓2000字影评,电影铁皮鼓影片分析(2)

铁皮鼓2000字影评,电影铁皮鼓影片分析(3)

铁皮鼓2000字影评,电影铁皮鼓影片分析(4)

首页 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