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海先生便装照(摄于上世纪三十年代末))
袁世海两岁的时候,父亲不幸因病去世,袁母靠给大户人家做针线活养活两个儿子一个女儿。
袁世海上面有一个哥哥,下面有一个妹妹。母亲做好了针线活后,袁世海经常步行给人送过去,拿了钱后全部交给妈妈。
在袁世海的记忆里,最好的美食就是疙瘩汤,他只有过年的时候才能吃到。除夕之夜,母亲给他盛一小碗疙瘩汤,他一咕噜喝下去,还要用舌头将碗沿舔得干干净净。
当时袁世海一家住在12平米的平房里,外面下大雨,屋里下小雨。袁世海与母亲将家里所有盆子都拿出来接水。
母亲的头发被雨淋湿了,床铺也湿漉漉的,她经常一边落泪,一边用干毛巾擦床铺。
(《九江口》 袁世海 饰 张定边(供图:富乃甦))
懂事的袁世海替母亲拭去眼角的泪水,咬牙说:我要好好努力,将来不再让你受这种苦。
袁世海的父亲在赶马车时认识了庙里的和尚二大爷。这个和尚二大爷是资深京剧票友,袁世海的父亲经常用马车载着他去看京剧。
袁世海的父亲去世后,和尚二大爷经常过来给他们家送点米面和青菜,有时还带着袁世海去看戏。看过几回京剧后,袁世海迷上了京剧。
02袁世海家附近驻扎一个消防队,小时候他经常在消防队的空地上玩游戏,由此结识了裘盛戎。
裘盛戎原名裘振芳,比袁世海大1岁,1915年出生于北京。他的父亲裘桂仙是著名的铜锤花脸和京胡名家,母亲李玉英是河北梆子戏演员。
裘盛戎的弟弟裘世荣也是著名的铜锤花脸演员。裘世荣与父亲、哥哥并称“裘门三杰”。
袁世海与裘盛戎因为玩游戏成了好朋友,此后裘盛戎经常带着袁世海去看戏,看完后两人一起唱。
袁世海8岁时向母亲提出去学戏。当时穷苦人家的孩子才学戏,要立生死文书,母亲不忍心送袁世海去遭罪。
袁世海劝母亲:家里少张嘴吃饭,你负担也会轻一些,我去学戏好歹有人管饭。将来要是学出来了,你也不用这么苦了。
(富连成社成立于1904年,为京剧培养了800多名京剧学生,包括马连良、谭富英、裘盛戎、谭元寿等大师。)
为了减轻负担,母亲含泪答应了。当时与戏班签合同,需要担保人、介绍人、家属三方签字,袁世海学戏9年不能回家,没有工资,只管饭,给点零花钱。
袁世海去富连成科班学戏时,母亲担心以后见不到他,抱着他舍不得撒手。袁世海从母亲怀里挣脱出来,狠心离去。他不敢回头,因为眼里满是泪水。
富连成按喜、连、富、盛、世给学员排字辈,袁世海与裘盛戎是同科同学,都是“盛”字辈的,师父给他取艺名袁盛钟。
袁世海此前没学过戏,基础很差,加上人非常瘦,嗓子细,师父将他分到了老生组。
一次袁世海在练功,被萧长华看见了,他觉得这孩子虎头虎脑,有点像京剧名家郝寿臣。郝寿臣是著名的铜锤花脸演员,被称为“活鲁智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