郏县发现柴窑遗址,柴窑窑址被发现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4-04-02 18:34:30

器生产的部门,在郏县疑似柴窑遗址附近发现的有官字号的残片。推断柴窑可能是周世宗柴荣继位后,瓷政司向柴荣请示瓷器烧造的颜色,柴世宗答以“雨过天青云破处,这般颜色作将来”。当时的官窑可能有数处,而将在郏县的官窑改为御窑,专门为皇室制作礼器或祭器。对此,早在春秋末期,越王勾践就曾经创建过烧造高档仿青铜器的原始青瓷礼乐祭器的窑场。

郏县发现柴窑遗址,柴窑窑址被发现(5)

三、柴窑瓷器残片的类型

柴窑瓷器是瑰丽陶瓷史上的惊鸿之一瞥,千年之后,经过不断探索追寻,终于有了惊人发现。那么,如何来判断柴窑的瓷器?必须要有完善的标本做依据。经过数年的采集,迄今为止王光辉团队发现的被认为是柴窑瓷器的残片主要有以下几种:

(1)、“官”字款

(2)、“柴”字款(印章字形)

(3)、“柴”字加黑框或加病广旁

除了上述之外,从器型上来看,还发现有宋、明、清仿加“柴”字款。然而,这些器型的瓷片特征和郏县的疑似柴窑的瓷片品相相去较远。

公元960年正月初一(1月31日),陈桥兵变赵匡胤黄袍加身。赵匡胤称帝后对柴氏皇族给予法定优待赐丹书铁券,柴窑应该没有因此停止生产,是对其周世宗柴窑的延续。

传说,北宋初年柴窑关闭生产。据《宋史•太祖本纪》记载:“帝性孝友节俭,质任自然,不事矫饰……宫中苇帘,缘用青布;常服之衣,汗濯至再。魏国长公主襦饰翠羽,戒勿复用,又教之曰:‘汝生长富贵,当念惜福。’见孟昶宝装溺器,椿而碎之,曰:‘汝以七宝饰此,当以何器贮食?所为如是,不亡何待!’”

在正史的记载中,大宋开国皇帝赵匡胤与后周世宗柴荣一样崇尚节俭。赵匡胤初登帝位,吸取前朝教训,对后蜀主孟昶所用的小便溺器用七宝装饰很是反感,将其椿而碎之,借以警示朝臣。广政二十七年(964年),宋太祖赵匡胤派王全斌等伐蜀。次年,五代十国后蜀主孟昶降宋,被俘至京师,拜检校太师兼中书令,封秦国公。居住在汴京,卒于965年7月。宋太祖赵匡胤见到孟昶七宝溺器时间约在此期间。关闭柴窑的时间估计亦是在此前后。

对此,郑州新密月台一带有流传下来的民间传说,赵匡胤在去中岳庙进香途中,路过柴窑所在地,以赏月为由,登上望月岭察看,发现月台河两岸炉火通明,热闹非凡,即下令关停了这些耗费巨资的柴窑,并遗散工匠。另外,在新密窑沟瓷窑和西关瓷窑一带,还流传着赵匡胤屠窑毁窑的传说故事。一些身怀绝技的工匠流落到了汝州周边地区如清凉寺及段店和神垕等,把柴窑的烧造技术传播到了那里,从而在这些地方创造出了著名的汝瓷、钧瓷。此传说印证了陶瓷史上柴窑与汝窑及后来的钧窑有着渊源传承关系这一史实。

郑州有关部门的考古调查发现,唐宋时期,新密制瓷工艺达到顶盛,出现了西关瓷窑、窑沟瓷窑和月台瓷窑等大型窑址。西关瓷窑址位于今新密市老城西门外,南北向季节河两岸,面积约30万平方米。西关窑的烧造时间,始于唐代终于北宋。窑沟瓷窑址位于新密市东南18公里处的大隗镇洧水南岸窑沟村,面积约2平方公里,仅窑沟附近就发现残窑13座,出土的瓷器残片主要是白釉,其次是黑釉、白地黑花、珍珠地划花,黑釉凸条纹和宋三彩瓷片等。根据瓷器的形制、釉色、花纹判断,窑沟瓷窑应创烧于五代。

新密月台瓷窑遗址是郑州地区发现的面积较大的五代至宋代的瓷窑遗址。从侧面说明新密瓷窑业的兴衰与赵宋王朝有关。月台瓷窑遗址西南去郑州约45公里。北宋建立后,由于些许原因,赵匡胤大约在公元965年-967年间关闭了月台一带的窑场。距今天发现的郏县疑似柴窑遗址仅50公里。元末,由于战乱及旱涝灾害,河南、山东地广人稀,两省人口不及山西一省。明初大移民时,柴荣五弟柴贵一支从山西平阳迁到了密县月台南边,形成了柴窑村,全村今四百余人口,基本都为柴姓。除了柴窑村,月台周围还有郭窑村、谢窑村。此地历史上亦多次为郑州所辖。密县月台窑、西关窑、窑沟窑从隋唐到明清(北宋有中断)的名气一直很大。从而,明代《新增格古要论》提出:“柴窑出北地河南郑州”。王佐当是因之。

郑州新郑曾出土五代后周柴荣皇帝时候的天青色大碗,口径20.8厘米,高8.8厘米,足径8.7厘米,光气老熟。底部刻有“显德二年,内府敬造,壹百贰拾叁,新郑县”字样,明显为实用器。显德二年即公元956年,这是柴荣继皇帝位的第二年,距今已经1000多年。由于有“内府敬造”及数字字样,表明郑州境内确有官窑在此烧造。虽然瓷碗制作精美,但瓷胎较厚,与郏县出土的残片相差较远。因为柴荣在位居晋王时,郑州是其封地,由此推断,也许新密、新郑或郑州的其它地方确有制瓷官窑,但是无论如何,“柴窑出北地河南郑州”尚需提供至少不弱于郏县兰河湾的天青色薄胎瓷片来充分证明。

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月台瓷窑遗址紧邻汝窑和钧窑的北面,是古瓷窑由北向南发展序列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月台瓷窑遗址发掘有唐末的器物,五代的器物,还有宋早期及后来的器物,汝瓷、钧瓷在此遗址中都有发现。当为汝窑、钧窑的重要源头之一。

在已经采集到的柴窑瓷片中,还发现有北宋时的二代“柴窑”,即公元968年稍后的薄胎瓷片。可能是其原有柴窑被关闭停烧后工匠或其后人所制。也许是由于制作工艺复杂、成本太高且不是实用器等原因,柴窑瓷器最终还是隐匿在了历史的长河之中。

明、清时期均有仿品加“柴”字款。但品相根本无法与柴荣柴窑相比。

郏县发现柴窑遗址,柴窑窑址被发现(6)

四、柴窑瓷器颜色及其特征

对于柴窑瓷器的颜色及特征,曹昭著《格古要论》中记载“天青色,滋润细腻,有细纹,多是粗黄土足,近世少见。”《新增格古要论》记载相同。

《清秘藏》成于明万历十三年前后,同样是一本古玩鉴赏的著作。作者张应文(约1524~1585),昆山(今属江苏)人,明收藏家。嗜爱收藏,法书名画、奇珍异宝,无不致力搜括。当年其友人王穉登以“图书满床,鼎彝镦缶杂然并陈”(《清秘藏序》)勾勒其书斋面貌。应文将他所藏所见一一题识记述,逝后由子润色成书,取名《清秘藏》,乃借元代倪云林“清秘阁”之。“论窑器,必曰柴、汝、官、哥、定,而柴就不可得矣”,“青如天、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罄”,这是《清秘藏》中对柴窑的描述。张应文最早提出了柴窑“四如”特征。

万历年间的高濂在所著《遵生八笺•燕闲清赏笺》中云:高子说:“说到窑器,一定要说到柴、汝、官、哥、定,但柴窑的瓷器我没见到过,而且众说纷纭,有人说:青如天,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这是薄瓷,但曹明仲却说:柴窑黄土足。”高谦重复了张应文的“四如”特征,肯定是“薄瓷”,但对“黄土足”提出质疑。

明代学者们除了高濂明确说过柴窑是薄瓷,并对“足多黄土”提出质疑外,都认可“四如”特征。直到现在,人们还把“四如”当成鉴赏柴瓷的主要标准。因之,今人判别柴窑的主要依据是:(1)曹昭《格古要论》中说“天青色,滋润细媚,有细纹”;(2)张应文的“青如天、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罄”;此外在年代上特别要符合955年至960年的要求。

对于柴窑瓷器“天青色”的解读,即天之青色。宋人王志道有诗云:“雨过天青似蔚蓝,碧云收入鳠鱼潭。”又陆游《露坐》诗云:“星稀避月明,河白映天青。” 宋人语中的天青,或可鉴由宋徽宗赵佶之《瑞鹤图》,其为罕见描绘天空颜色的画卷,色淡蓝微青。

另外,对于柴窑瓷器的颜色,明代谷泰天启年间所出版的《博物要览》中说柴瓷:“尚有虾青、豆青、豆绿等色,不止天青一色也。”说明“雨过天晴”不止一色。谈及颜色,著名的艺术皇帝北宋徽宗赵佶有这样一段话:“天青为贵,粉青为尚,天蓝弥足珍贵。雨过天青云破处,这般颜色做将来”(政和元年御题在汝瓷瓷盘)。可见青色是一种比较起来显贵并受欢迎的一种颜色!

目前采集到的同类郏县柴窑瓷器确有多种颜色,至少有:天青、豆青、米黄、粉(汝)红等。可见,“天青色”是指柴窑的一般特征,并非特质。

对于柴窑的青如天,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的“四如特征”的解读:

青如天:按照现代物理学对光谱波长的解释:在390纳米到730纳米之间是我们人类眼睛可见的电磁波光的波长范围,各种颜色均在此波长区间。其中青色在可见光谱中是间于绿色和蓝色之间的颜色。波长大约为470纳米。有点类似天空的颜色。在过去老一辈中,绿色和蓝色统称青色。青是一种底色,清脆而不张扬,伶俐而不圆滑,清爽而不单调。青色是中国特有的一种颜色,象征着坚强,希望,古朴和庄重。

明如镜:古人云“宝莹射目,光可欲矢”;

薄如纸:形容柴窑瓷胎薄(约1.7mm);

声如罄:音质就像是敲打古代的“磬”一样清澈、通透、悦耳!

郏县发现柴窑遗址,柴窑窑址被发现(7)

五、柴窑瓷器创烧探讨

据对现有采集到的柴窑瓷片的胎釉观察,柴窑瓷器胎釉一色。胎釉一色表现在瓷胎的颜色,复烧只是加了玻璃釉。柴窑瓷器为薄胎瓷,模制成型,多为小器,胎体厚度大约1.7mm左右。原料中可能含有玛瑙、玻璃以及宝石等。有些圈足胎体上呈现的黑紫褐色表明胎体原料中可能含有桃花坩石等,破碎后长时间氧化形成。清代张九钺在《南窑笔记》中说:“周武德(当为“显德”,可能是手抄转制所误)年间,宝库火,玻璃、玛瑙诸金石,烧结一处,因令作釉。” 或许柴窑的釉色及原料秘籍是因宝库一场大火“无心插柳”而成。而这些用做釉原料的材质造出的瓷器表面历经千年仍旧像出土的战国秦汉水晶或松石及琉璃釉面器物一样光亮表面很难被氧化腐蚀产生老旧感,导致后世人一看就认为是新造,不敢接受。

郏县发现柴窑遗址,柴窑窑址被发现(8)

上一页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