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语有云,“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很多的历史事件,在发生之时或许被人们口诛笔伐,视为“亡国之兆”,但是在千百年之后的我们看来,却被这“亡国之兆”所惠及,当真不得不令人感叹历史的奇妙。
“风沙霜雪十三年,城郭山川万二千。汉马死亡宛马到,万人怨怒一人怜。”
这首诗乃是南宋大儒陈普所作,是说的西汉时期,汉使者张骞通西域之事。
在诗中,陈普看到了张骞“风雪十三年”的苦难,看到了汉武帝西征西域“宛马终到”的豪迈,但是对于这些事情,陈普却觉得并不怎么值得夸耀,因为汉武帝的成就,大汉子民基本感受不到,甚至他们的“万人怨怒”,这都上千年过去了,才有我陈普“一人怜”。
陈普对于底层人民的怜悯和同情是值得肯定的,但是若在我们今天看来,汉武帝的这番作为,当真堪称“不世之功”。
张骞至大宛话说楚汉战争之后,西汉建国,但是在这时,国家边境依然战乱频发,原来是匈奴单于冒顿趁楚汉交战之时,统一了中国从东北一直到西部的广大地区,一个让人心惊胆颤的游牧骑射大帝国就此形成。
从此之后,西汉对于匈奴便一直忍耐退让,多次“送女和亲”,以此换来边境地区的和平,但是即使如此匈奴依然时不时地“常态化”南下牧草,这让大汉十分头疼。
终于在汉武帝时期,经过了“文景之治”的休养生息,汉朝国力大增,汉武帝决定出手解决这个毒瘤。
汉武帝从一批匈奴俘虏之中得知,原来匈奴有一个名叫大月氏的部族西迁了,大月氏和匈奴有世仇,一直想反攻匈奴,于是汉武帝决定派出使臣前往西域,联系大月氏东西夹击,一起消灭匈奴,这个使臣便是张骞。
建元二年,张骞以匈奴人堂邑父为向导,率领着一支一百多人的使团从长安出发,经由河西走廊前往西域,但是在经过河西走廊时,却遇到了匈奴的骑兵,张骞等人为匈奴所俘虏。
在经过一番询问之后,张骞的使臣团队中有人向匈奴说出了他们此行的目的,匈奴单于得知后,为了阻止汉朝联系到大月氏,于是便向张骞威逼利诱,阻止他前往西域,但是张骞“不失汉节”,一直没有答应匈奴单于。
就这样,张骞被匈奴一扣,就是十年之久,到了后来,匈奴对张骞的监视不那么严密了,张骞找了个机会跑了出来,但他没有选择返回汉朝,而是继续向西,要去完成自己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