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年龄的递增, 人体骨骼内的骨矿含量开始减少, 骨组织中的钙流失易致骨密度、骨强度减小, 从而引起骨质疏松, 一旦受到暴力作用, 则易发生骨折。
骨质疏松性造成压缩骨折在70岁以上的老年人群中极为常见, 发病率为10%~20%, 腰背痛为临床主要表现, 并伴发背部肌肉痉挛、后凸畸形、椎管狭窄等症状, 极易造成邻近椎体骨折, 影响日常生活能力,该病保守治疗存在卧床时间长、并发症多、易造成脊柱后凸畸形等问题, 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安全。
传统开放手术后路椎弓根内固定术能够达到缩短病程、恢复椎体高度、矫正脊柱后凸畸形的治疗目的, 但是存在手术时间长、创伤大、出血量多等不足, 而且骨质疏松有造成内固定失效的风险。
目前, 经皮椎体成形术手术是治疗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的常用手段, 利用椎弓根经皮将骨水泥注入至椎体内, 诱发机体产生聚合反应, 生成大量热量, 刺激伤椎感觉神经末梢, 从而能减轻腰椎疼痛;并在球囊的扩张作用下, 能促进伤椎恢复原高度, 进一步达到腰背部疼痛缓解的效果, 促进骨折愈合。
诸多研究表明, 经皮椎体成形术 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较好, 但是有诸如骨水泥渗漏、椎弓根骨折、神经脊髓损伤等手术并发症发生风险。
一般什么样的情况下建议手术?骨折 骨质疏松 药品 肺炎 体育
①常规抗骨质疏松药物及消炎止痛药物效果不佳;
②疼痛可以明确责任椎体;
③经CT扫描证实椎体后壁完整,无椎管狭窄、椎间盘突出、椎管占位病变;
④患者活动功能的障碍确定是节段性腰痛所致。
椎体成形术的止痛原理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