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国之⼤计,也是党之⼤计。使命、责任、追求全落在了每⼀位⼈⺠教师的肩上,如何让孩⼦教育好、发展好、成⻓好则是每⼀位⼈⺠教师所要不断探索研究的。研究表明,理解并掌握学⽣不同的年龄阶段发展特点才能对症下药,才能根本上解决如何教如何学的问题。经过查阅资料,我总结了从幼⼉到⾼中不同年龄阶段的认知发展特点,如下∶
⼀、学前⼉童阶段认知发展阶段特点
针对幼⼉阶段的认知发展特点,著名的⼼理学家⽪亚杰将学前⼉童的认知发展分为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学前⼉童阶段主要处于前两个阶段,其特点如下∶
1、感知运动阶段(感觉-动作期,0-2岁)
此阶段⼉童的主要认知结构是感知运动图式,⼉童借助这种图式可以协调感知输入和动作反应,从⽽依靠动作去适应环境。通过这⼀阶段,⼉童从⼀个仅仅具有反射⾏为的个体逐渐发展成为对其⽇常⽣活环境有初步了解的问题解决者。感知运动阶段是幼⼉思维发展的萌芽阶段。
A.⼉童视觉的发展∶ 视敏度的发展、颜⾊视觉的发展;
b.⼉童听觉的发展∶ 听觉的感受性与⾔语听觉逐渐完善;
c.⼉童触觉的发展∶ 视触觉的协调,动觉发展;
d.⼉童的知觉发展主要特征∶对⽅位知觉、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距离知觉、形状知觉不断发展等。
2、前运算阶段(前运算思维期,2-7岁)
⼉童将感知动作内化为表象,建立了符号功能,依据表象进⾏思维,从⽽使思维有了质的⻜跃。
⼆、⼩学⽣认知发展阶段特点
(⼀)感知觉的发展
在整个⼩学阶段,⼩学⽣的感知觉发展很快。低年级⼩学⽣感知事物时较笼统,往往只注意表⾯现象和个别特征,时、空特性的知觉也不完善。随着教学过程的深入,⼩学⽣的感知能⼒有了很⼤提⾼,知觉的有意性和⽬的性明显发展。他们已能从知觉对象中区分出基本的特征和所需要的东⻄,对于时间单位和空间关系的辨别能⼒也逐渐增强,其准确性、系统性都不断地提⾼。
(⼆)注意的发展
⼩学⽣的注意⼒发展表现在注意的⽬的性和注意品质的发展两⽅⾯。
A、注意的⽬的性
此阶段⼩学⽣的注意⽬的性还很低,⽆意注意仍起重要作⽤。⼩学⽣的注意⼒在很⼤程度上被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和教师所创设的教学情境所吸引。上课时,他们会思想”开⼩差”,做⼩动作;做作业时,也需要教师或家⻓的督促。随着学习活动的进⾏,⼤脑不断成熟, 神经系统活动的兴奋与抑制过程逐步协调起来,有意注意逐渐在学习和其他活动中占据主导地位。四五年级⼩学⽣在课堂上可以根据学习活动和教师的要求将注意指向学习对象,有意注意由被迫状态提⾼到了⾃觉状态。
B、注意的品质
⼩学⽣主要表现为注意的集中性和稳定性增加,注意的范围有所扩⼤,注意的分配和转移能⼒逐渐提⾼。低年级学⽣注意的集中性⽔平较低,主要表现在两个⽅⾯。
其⼀,注意集中性的深度不⾜。他们能观察具体形象的事物,⽽不善于观察抽象、概括的材料;能集中注意于事物的外部现象⽽不善于专注于事物的本质联系。
其⼆,注意集中的时间较短。⼩学⽣注意的稳定性也在逐步发展的。实验表明,在⼀般情况下,7~10岁⼉童可以连续集中注意 20分钟左右,10~12岁⼉童可以集中注意 25分钟左右,12岁以上⼉童可以集中注意 30分钟左右。在组织良好的教学中,⼩学⾼年级学⽣可以保持注意30~45分钟。
⼩学低年级学⽣,特别是刚入学的⼀年级学⽣,明显地表现出不善于分配注意的特点。他们在同⼀时间的注意只能集中在⼀个对象上,还不能对注意进⾏有效的分配。随着学习活动和其他活动范围的扩⼤以及知识技能的发展,⼩学⽣逐渐发展了注意分配的能⼒。中⾼年级学⽣在同⼀时间⾥可以把注意分配在⼏个对象上。⼩学低年级学⽣注意转移的能⼒还比较差,他们还不善于把注意从⼀件事情转移到另⼀件事情上。⼩学中年级以后,学⽣的注意转移能⼒逐渐地发展起来。
(三)记忆的发展
从学龄前期的⽆意记忆占主导地位发展到有意记忆占主导地位,是⼩学⽣记忆发展的⼀个特点。在⼩学低年级,⽆意记忆占有比较主要的地位。随着年级的升⾼,以及学习、训练的影响,⼩学⽣的有意记忆明显得到发展,它的主导地位逐渐显著。⼀般⽽⾔,这个主导地位的显著表现是从三年级开始的。随着⼩学⽣的有意记忆逐渐超过⽆意记忆成为主要的记忆⽅式,意义记忆所占的比例逐渐超过机械记忆⽽在记忆活动中渐居重要地位。由于理解意义与逻辑思维的理解能⼒有密切关系,因此,意义记忆占主导地位的关键年龄,往往与理解⼒发展的关键年龄⼀致,⼤约在三四年级。⼩学低年级学⽣的知识经验还不丰富,第⼀信号系统还占优势,因此,他们在识记事物时常常表现为形象记忆。随着教学的影响、知识的丰富和智⼒的发展,⼩学⽣的抽象记忆发展也逐步超过形象记忆。
(四)思维的发展
在 5⼀7岁期间,⼉童的思维是前运算思维向具体运算思维的过渡阶段。进入具体运算思维阶段后,⼩学⼉童的记忆和认知技能得到快速发展。⼉童的分析综合能⼒提⾼了,思维摆脱了⾃我中⼼,达到守恒是具体运算阶段⼉童的主要成就。另外,元认知能⼒有所发展,即对⾃⼰思维过程的认知以及学会如何学习的能⼒。
在这个阶段的初期,思维依赖于具体的对象和情境,只能孤立地认识事物的个别特征和表⾯现象。随着年龄增⻓和学习活动的深入,他们开始能够了解事物之间的联系,并根据种属关系对事物进⾏分类和简单的分析概括,甚⾄掌握⼀些抽象的概念等。这时,⼉童的思维能⼒出现了⼀次质的⻜跃,即逐步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
总之,⼩学三年级之前偏重形象思维, 10 岁左右是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转折期。
(五)⾔语的发展
在⾔语⽅⾯,⼩学⽣对⼝头⾔语中语⾳的细微差别逐渐掌握,并开始进入书写⾔语发展时期。在教育、教学的影响下,⼩学⽣的词汇数量增加很快,对词义的理解越来越精确,语法运⽤逐步趋于合理、完善,⾔语表达更加连贯、⽣动和多样化。⼩学⽣不仅在⺟语的掌握上获得了⻓⾜进步,⽽且还有能⼒同时进⾏外语学习,这说明⼩学⽣的⾔语发展有很⼤潜⼒。
(六)想象的发展
⼩学低年级学⽣的想象⼒⼗分丰富。在他们的头脑中,现实与想象之间往往没有明确的界限。有时候,他们会由于想象与现实的同⼀化,导致⾏为和⾔语的不合情理。
三、中学⽣认知发展阶段特点
抽象思维能⼒逐步由经验型向理论型发展,以⾄整个中学阶段抽象逻辑思维占优势地位。认识活动的⾃觉性有显著提⾼,有意识的观察能⼒、有意识的记忆能⼒和想象能⼒得到迅速发展,且在感知、识记、想象中⽇益占优势地位,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得到更多的发展。
(1)初中⽣感知觉的发展
知觉的有意性和⽬的性有了较⼤提⾼,能⾃觉地根据教学要求去知觉有关事物。其次,知觉的精确性、概括性更加发展。出现了逻辑性知觉。在空间知觉上,带有更⼤的抽象性。比较熟练地掌握三维的空间关系。在时间知觉上,可以更精确地理解较短的单位,如,⽉、周、时、分等,⽽对”世纪”、”年代”这样的历史时间单位,虽然也可以开始理解,但常常不太精确。在观察⼒发展上,初中⽣观察的⽬的性、持久性、精确性和概括性都比⼩学⽣有了显著的发展。初中⼆年级是观察⼒概括性发展的⼀个转折点。在观察中,他们观察细节的感受⼒、辨别事物差异的准确率、理解事物的抽象程序均在不断地发展。
(2)初中⽣记忆和注意的发展
初中⽣识记的有意性更加发展起来。初⼀年级学⽣的⽆意识记常常表现得很明显,对有兴趣材料记得比较好,对⼀些困难材料记得比较差。随着教学的要求,学⽣逐步学会使记忆服从于识记的任务和教材的性质,因⽽有意识记⽇益占主导地位。从识记⽅法上,初中学⽣的意义识记能⼒更加发展起来。在注意发展⽅⾯。初中学⽣有意注意有了进⼀步发展。注意比较稳定和集中。在注意的分配和转换品质上,初中学⽣都有⼀定的发展。他们可以边听⽼师讲课、边记笔记。绝⼤多数学⽣具有⼀定的注意分配的能⼒。
(3)初中学⽣思维的发展
中学⽣的抽象逻辑思维从总体上讲处于优势地位。但初中学⽣的抽象逻辑思维,在很⼤程度上,还属于经验型。从初中⼆年级开始,中学⽣的抽象逻辑思维开始由”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这种转化⼤约到⾼中⼆年级初步完成。初中三年级学⽣的辩证逻辑思维处于迅速发展的转折期,但是辩证逻辑思维尚未处于优势地位。同时初中学⽣思维的品质尤其是独立性和批判性有了很⼤的发展,但是很容易产⽣片⾯性和表⾯性的缺点。
(4)初中学⽣想象的发展
初中⽣想象的有意性迅速增⻓。初中⼆年级到初中三年级是学⽣空间想象⼒发展的加速期或关键期。初中⽣想象的创造性成分在不断增加。初中学⽣想象的现实性在不断发展。想象的内容比较符合现实,富有逻辑性。初中⽣的幻想具有现实性、兴趣性,有时也带有虚构的特点。⽽要达到理性的想象⼀般要到⾼中阶段。
四、⾼中⽣认知发展阶段特点
(1)⾼中学⽣感知觉的发展
⾼中学⽣知觉和观察的⽔平不断提⾼,更富有⽬的性和系统性。⾼中学⽣在知觉和观察事物时比以前更全⾯、更深刻了。他们能发现事物的⼀些主要细节和事物的本质⽅⾯,稳定性、持久性都⽐初中⽣有了很⼤的提⾼。但并⾮发展得尽善尽美。在观察时,有时观察的程序不恰当,观察还不够精确,容易过早过快地下结论。
(2)⾼中学⽣记忆和注意的发展
⾼中阶段是⼈的记忆⼒发展的较佳时期,可以说,⾼中⽣的记忆⼒已达到新的成熟阶段。他们能够按照⼀定的学习⽬的⽀配⾃⼰的记忆活动。16岁左右,记忆已趋于成熟。⾼中⽣更多地采⽤意义识记的⽅法来识记材料,机械识记的成分逐渐减少。记忆材料时,⼒求理解教材内容的内在联系,⽽不是单纯地进⾏机械识记。在注意⽅⾯。⾼中学⽣注意的集中性和稳定性有了很好的发展。注意的范围⼀般达到了成⼈⽔平。注意的分配品质发展较好,也可以根据任务要求转移⾃⼰的注意。对于⾃⼰不感兴趣,但⼜必须记住的材料,他们也能很好地集中⾃⼰的注意。
(3)⾼中学⽣思维的发展
⾼中学⽣的思维发展达到了新的⽔平。具有更⾼的抽象概括性、反省性和监控性特点。他们能够⽤理论作指导分析综合各种材料,以不断加深对事物发展规律的认识,抽象逻辑思维向理论型。到⾼中⼆年级,这种理论型思维发展趋于成熟并基本定型。⾼中⽣的辩证逻辑思维发展比较迅速,但只是趋于优势地位,并非达到完美的程度。就思维品质发展⽽⾔,⾼中⽣思维具有更⼤的组织性、独立性、深刻性和批判性。他们⼀般不盲从,喜欢探究事物的本质,敢于⼤胆发表⾃⼰的⻅解,喜欢怀疑、争论,有时好走极端,产⽣片⾯性、主观性,肯定⼀切或否定⼀切的倾向。
(4)⾼中⽣想象的发展
⾼中学⽣想象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他们的创造性成分的增加和理想的形成、发展⽅⾯。⾼中⽣更重视现实,他们的理想不仅考虑到⾃⼰的兴趣,⽽且还考虑到有⽆实现的可能和条件,⼀旦有可能如愿,他们还会为之⽽奋⽃,争取实现⾃⼰的理想。不同的年龄阶段的学⽣,各有其年龄阶段发展的特点,教师所要做的就是要认识特点、了解特点、内化特点,从⽽进⾏因材施教,让每个学⽣都能成⻓为最好的⾃⼰,找到世界上属于他或她独⼀⽆⼆的位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