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6月25日,山东省济南市在山东大学中心校区体育馆,来自全国80所985&211重点大学组团举行精品高招会。吸引了全省万余名高分考生从各地赶来。211、985几乎就是好学校的代名词
中国第一批建设“好”大学的工程,可以回溯到1954年。教育部第一次将包括北大、清华、人大在内的六所高校定性为“全国性重点大学”。经过后续的调整与扩大,1978年,教育部发布《关于恢复和办好全国高等学校的报告》,确立了首批共计88所全国重点大学。1981年又增至99所。
对比名单,这99所高校中除去撤并的学校,绝大部分都选入了“211”工程院校。没有选入的高校,大多有历史因素。例如位列全国重点大学之列的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曾被誉为全国煤炭行业的“黄埔军校”。但随着行业的转型,学校发展潜力就稍显不足。
除了部分特殊的情况,可以说,“211”工程大学基本上沿袭了全国重点大学名单,在此基础上增加了一些有强势新兴学科的高校,也兼顾到一些教育欠发达的地区,增加了例如石河子大学的高校。但总体而言,好大学的名单,就没怎么变过。
2017年3月30日,南京林业大学,雨中樱花树落英缤纷铺满樱花路,呈现别样美景。身为国内最早三所林业大学之一,南京林业大学因为没评上重点大学和211,导致它和东北林业大学以及北京林业大学分数线拉开差距
例如西南政法大学,由于没有在高等院校调整潮中与当时的重庆大学合并,而与“211”失之交臂。尽管法学专业仍然处于全国领跑的位置,但奈何机会不再来。
2017年“双一流”名单公布后,西南政法大学又再次落选。此后要求将西政加入“双一流”的呼声迭起,教育部甚至专函答复[5],称会在2020年再考虑和确定。看来机会一旦错过,再想挤进211就难了。
“985”高校的变动就更少了。两期“985”工程建设的39所高校,全都是“211”工程的学校。“985”只是锦上添花,却并没有为中国的好大学名单添砖加瓦。
2016年6月11日,武汉理工大学自主招生在该校南湖校区举行,数千名考生参加了笔试。作为一所经常自嘲985的211高校,虽然没有评上985,但是对学生已经足够有吸引力了
而双一流大学,又不出意外地囊括了所有的“211”高校,只不过在此基础上又增加了一些普通高校的特长专业。
所以,从上世纪就开始是好大学的那些学校,仍然是好大学。可除此之外的学校要成为好大学,可以说是难上加难,成功者寥寥。中国的好大学名单,一直没怎么变过。
难产的好大学
评不上211就不配当好大学了?当然不是这个意思。但是评没评上211,从教育资源的分配上来讲差别是巨大的,这自然会影响到学校的实力。
一个大学想要做大做强,生源和资金是相当重要的两方面。生源相当于源源不断的种子选手,只有生源素质过硬,才更有可能培养出优秀人才;而资金相当于大学教育的发动机,没钱,就基本和师资力量、科学研究说再见了。
从这个角度考虑,普通大学的上升路径,被堵了个严严实实。
首先说资金。要知道,并不是所有高校的背后都有李嘉诚,没有持续的大量资金注入,像汕头大学一样四届本科生免学费,注定是土豪才有的操作。深圳大学这样的背后有雄厚财力支持的高校,也是少之又少。
2019年6月7日,深圳大学教学区的校园环境。由于地方财政的充足支持,深圳大学这几年的分数线一路高涨
大部分的双非院校,都是依靠融资加政府拨款来过日子,指望囊中羞涩的它们一鸣惊人成为好大学,并不现实。
根据教育部发布的《2017年高等学校科技统计资料汇编》,2017年全国113所“211”及省部共建高等学校共计拨入经费超过一千亿人民币[6],而885所其他本科高等学校共计经费也仅有482亿人民币[6],尚不足“211”等重点大学的二分之一。
一个现实是,已经成为“好”大学的学校,凭借过去的科研成果、学术声誉,几乎垄断了未来可供分配教育资源,使得普通高校失去了建成好大学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