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开拓小学生的数学思维,小学生数学思维怎么培养

首页 > 教育培训 > 作者:YD1662023-05-11 10:40:02

数学的核心内容就是思维能力的运用,拥有良好的思维能力是解决数学问题的根本。但在目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常常是教师占据主导地位,学生的思维跟随着教师的思维行进,学生缺乏独立思考。怎样让小学数学的课堂成为诱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沃土,让学生“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在教学实践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笔者总结了三个方法。

怎么开拓小学生的数学思维,小学生数学思维怎么培养(1)

Creative left and right brain sign with the test

一是追求渗透,启发领悟。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两种现象:一是单纯地进行知识点讲解,二是轻例题教学、重课堂练习。二者的本质是一样的,即只追求学生掌握数学知识,掌握常见题型的解答,而不注重分析知识和习题背后的数学逻辑。长期采用这样的教学方式,会磨去数学本身的学科魅力,不利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养成。

教师应当把知识教育与思维训练巧妙融合,把思维训练渗透到每一节课,植根于每一个知识点。要根据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指导学生运用观察、实验、比较、猜想等方式,充分揭示思维过程,把概念的形成、结论的推导、规律的概括等过程渗透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亲历知识发生、发展的曲折而生动的思维过程,让学生近距离感受数学思维的美。

怎么开拓小学生的数学思维,小学生数学思维怎么培养(2)

左、 右半球,创造性思维与分析思维概念与商人控股本书背景分为多彩和数学公式的墙上

二是积极动手,引导思维。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们的手指尖上。”小学生有足够的动手*,对数学这样一门思维体操来说,将抽象思维和“动手动脚”结合,往往有意想不到的积极效果。我在讲授长方体的体积公式时,找了12个小正方体积木,让学生试试可以拼成哪些不同的长方体,又让学生测量它们的长宽高,引导学生思考长宽高与体积的关系,最后推出长方体的体积公式。看似简单的一项操作,却让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为提高。有学生课下找到我,问其他多边体的组合是否也适用这个公式。这充分说明动手实践对学生数学思维的激发。

三是任务驱动,激发活力。小学生处于对周围事物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的认知阶段,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适当给学生布置一些信息任务,提出一些数学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和任务进行课堂学习。设立任务时,应注意任务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要能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比如,讲授立方体的表面积时,我特意了解到某学生即将过生日,然后准备了一份需要包装的小礼物和彩纸,要求全班学生帮我用最少的彩纸完成任务。学生的积极性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为了完成任务,他们提出了很多充满童趣的方案。这时,我再提出让他们测量小礼物的长宽高,并介绍面积的计算公式,引导学生用数学思维解决实际问题,进而思考:如果立方体的表面是不规则图形,该怎么计算?一个普通的表面积计算就拓展为对整个几何图形知识系统的探究。学生对这些问题进行思考猜想的过程,就是数学思维的培养过程。由此可见,任务驱动的过程也是数学思维开拓能力、实践探究能力提升的过程。

怎么开拓小学生的数学思维,小学生数学思维怎么培养(3)

学习和教育

总之,在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思维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让他们能够自由发挥。长期坚持的话,学生就会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养成优秀的数学思维。

(作者 于文丽 单位: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天福小学)

《中国教育报》2018年10月31日第9版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