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确,学音乐真的≠当音乐家
我小时候酷爱唱歌,放学路上唱,课间休息时唱,洗澡时唱,就连写作业时都偷偷哼歌。
可你若问我,长大了想当歌唱家吗?从来没动过这个念头。
爱音乐,只是单纯的喜好,不可以吗?每次听歌,唱歌的时候,心情都变得非常好,能感受发自内心的平静和喜悦。
不瞒大家说,唱得高兴了,就连写作业都觉得更有劲头。
可亲戚们偏爱跟米粒姥姥说,别让孩子总听歌,多耽误学习,又不打算当音乐家。
每次听见这种论调,我的脸上就写着两个大字:
你以为音乐家那么好当?而且不当音乐家,就不能听音乐了?真逗。
都8102年了,本以为这种观念早已灭亡,谁知还有不少家长认为音乐无用。
有次去商场,路过一个钢琴课体验区,不少孩子在弹。几个路人悄悄腹诽,真以为都能成朗朗?学乐器多贵呀,还不如学英语。
简直醉了!学英语当然重要,感受音乐就是瞎折腾?
看样子,这些家长始终没有弄明白一个问题。
音乐,究竟对孩子有哪些好处?
早在1997年,一项神经学研究即表明,学钢琴的孩子,可以更快地理解数学和科学概念。
接受钢琴训练的孩子在推理测试中的成绩比普通孩子高出34%,例如分数,比例,时间和空间思维。
根据斯坦福大学的一项研究,掌握乐器可改善与语言发展相关领域的大脑处理,并可提高语言和阅读技能。
2014年西北大学听觉神经科学实验室的一项研究结果表明:支持积极体验和有意义的声音参与,对于激发大脑变化非常重要。
该项研究包括6000多名中学生,参加正式器乐或合唱音乐研究的学生,在代数方面表现明显优于同龄人。
……
怎么,科研成果不能让你信服?那像爱因斯坦、钱学森、李四光、袁隆平、屠呦呦等等,这些世界知名的科学家,都很热爱且擅长音乐要怎么解释?
爱因斯坦说过一句话:
“我在科学上的成就,很多是由音乐启发的。在科学思维中,永远存在着音乐的因素,真正的科学和真正的音乐要求同样的思维过程。”
音乐,不仅不会耽误学习,反而可以帮助孩子:
1. 增强记忆力
热爱音乐特别是学习乐器的孩子,可以更加有效的创造、存储和检索记忆。因为学习乐器的过程,就是对大脑的全面锻炼。
2. 培养坚持不懈的品质,创造成就感
学乐器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去练习,会让孩子更有耐心。这其中也会有短期、中期和长期的目标,一旦孩子达成,会很有成就感,而且更加自信。
3. 改善手眼协调性
乐器演奏需要大脑全程参与,将乐谱转化为演奏乐器的动作,从而更好的促进手眼的协调与配合。
4. 提高数学成绩
演奏乐器和数学一样,是一种创造性行为,两者是高度交织在一起的。通过节拍、节奏和音阶,孩子可以更好的划分、理解分数,识别各种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