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一个月,又有一批孩子要进入小学了,不少爸爸妈妈开始了给宝贝的入学预热和冲刺准备。
前几天,龙龙妈妈吐槽,自己一个不大不小的烦恼:幼小衔接都上完了,但到现在数学加减法还总是出错,2 5=7,2 6竟然还等于7,可是3 6又能等于9了……她带着孩子一遍遍的练习,但正确率还是像过山车一样,真是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了。
作为过来人,我很理解龙龙妈妈这样的家长的焦虑,毕竟扎实的幼小衔接基础,可以为孩子快速适应小学生活、建立信心有很大帮助的。但是,在上学前这样带着孩子刷题,会让孩子产生机械化学习的状态,产生对上小学的抗拒或者是厌倦。所以,确实需要找到合适的方法去解决。
学龄前孩子的认知特点根据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2-7岁的孩子处于认知的前运算阶段,对知识和概念的学习需要通过感知去确认。
一年级的孩子大概在6-7岁,正处于这个阶段。他们学习数学和算式时,并不像我们一样,明白它是代码和符号,并明白各自对应的含义,然后把数字套入到算式中,得出答案。
在学龄前孩子眼中,一个实物苹果,一个手指头,一个小圆点,都是客观存在的客体,再来一个时候,代表着丰富,丰富的程度,需要具体的事件检验一下,数一数1个、2个,这时候他们无法直接理解“1 1=2”。
想要明白“1 1=2”,最好的办法是通过在生活体验和游戏中进行练习,见识一下不同类型的“1 1=2”,然后从中吸取规律,去掉物体本身含义,1个苹果 1个苹果是2个苹果,转化为,所有的1个加1个更有利于孩子计算能力的提升。
练习加减法前的能力准备加减法,是运算的能力,想让这个能力发展的好,首先要具备“数感”和“数的意义”
- 数感:大和小、多和少、高和矮、长和短,通过目测就能进行对比,一组同样的物品,能够进行排序。比如按照铅笔从长到短排序等等。
- 数的意义:
一是要明数与量的关系。记得去年儿子刚上幼小衔接时,数学运算能力也更不上。当是我和他做了一个游戏:
我:数一数这有几个?
多多:1.2.3.4.5,5个!非常好,那这个呢?1.2.3.4.5.6,5个!
我:……
这个反馈让我意识到:儿子会点数,但并没有理解数与量的对应关系,这个时候,自然不能很好的搞定更高层级——运算了。如果硬性加入加减法,是有悖于孩子认知发展的,只会给孩子带来压力,打击孩子自信与学习积极性。
- 1个苹果 1个梨=?,2个水果。当孩子能明白这个时,才能抽象出运算的意义。
是否具备如何判定呢?
就按照上面的方向,和孩子进行生活中的游戏,如果孩子能比较顺利和准确的完成,就可以了。(一年级前的孩子,也是同理哦,不一定到一年级才往后学。)
练习加减法前的知识准备纯算式的加减法,是属于抽象的具体运算了,一年级孩子直接接触超越了他的认知水平。那些刷题能力提升的,更多的是靠记忆储存,这类孩子未来的应用能力会比较欠缺。那么知识上该准备什么呢?
- 分合式:
5可以分成1和4,很多孩子都会背,但我们要注意把这个与实物形成链接。拿出平常的东西,让孩子数一数,不断的去感知,形成应用与知识的链接。
- 符号的意义:
➕、➖、=的意义,可以把符号画出来,然后让孩子用物体表示数字,进行等式。过程中也是数数。然后逐渐替换成数字。注意 和-号,既要在左边,也要在右边,分别去体会。这是对孩子进入皮亚杰认知中的“具体运算阶段”,进行逆向思维——比如加减互换的逆向思维打基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