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王一拓直下的笔法

首页 > 教育培训 > 作者:YD1662023-06-02 04:46:13

总第一五六八期;欢迎关注。

编者按:前文我们分析了在一些具体笔法上——如藏锋、裹锋、逆锋、提锋上,王献之与其父王羲之的同于不同(链接)。本文继续讲解,在直笔、偃笔等笔法上,二王父子有有哪些迥异之处?——“书法入门”(ID:shufarumen)

05/

直 笔

王羲之《何如帖》“白不审尊体”片段(图5-1),用笔刚断,锋势看起来是一拓直下的,直来直去,简洁明快,似乎没什么特别的修饰和润色。

同样的这几个字,在王献之《消息帖》中再次显形时(图5-2),却衬出了大王“一拓直下”的假面性,直来直去的表象之下其实暗藏着拧毫调锋、提按顿挫的重重机关,只是魔术师般电光火石的手法太过迅捷,不免使人迷焉不察。

二王一拓直下的笔法,(1)

小王的“直笔”才是“能指”对位“所指”的真正的“一拓直下”,真正的直来直去,表象即是实质,大部分的拧毫调锋、提按顿挫由表及里地被简化掉了。小王在宣告——将“易简”进行到底。

二王一拓直下的笔法,(2)

小王“直笔”的简率在《东山帖》“报”字右竖的写法中达到了百分百的纯度(图5-3),光秃秃的一根枯木,神契现代戏剧家贝克特的极简主义美学,直可移植到他的《等待戈多》的空旷舞台上去做布景道具。

06/

偃 笔

王羲之《何如帖》(图6-1)与王荟《尊体安和帖》“尊体”二字(图6-2)的比较:

前者是“骨法用笔,笔力惊绝,锋势劲挺,强调对于点画形态‘毫发死生’的精确度的极强控制力;后者是“偃笔”,遣毫松弛随意,顺捻、平拖、倒卧皆所不忌,肥胖臃肿处容或有之,拖泥带水处容或有之,笔锋墉懒地靠倚在纸面上,顺势摆动,“泛乎若不系之舟”。

二王一拓直下的笔法,(3)

再来看王献之《授衣帖》中的“尊体”二字(图6-3),显然与王荟书一路风气,同用“偃笔”,笔毫亦是偃卧的,线质亦是疏松的,意态亦是慵懒的,但是,为什么肥胖臃肿或拖泥带水的负面感觉在这里几乎不复存在了呢?

“偃笔”是六朝行草书尺犊中最为时尚流行的一种笔法,有一种举止拖杳而意味绵厚的韵致,契合于“魏晋风度’的时代精神。

与共同被收入唐摹《万岁通天帖》中王徽之《新月帖》(图6-4)、王僧虔《太子舍人帖》(图6-5)、王慈《柏酒帖》(图6-6),等情形相类,王荟《尊体安和帖)的“偃笔”一味僵卧铺伏却缺乏必要的提按擒纵变化,有着单调乏力的通病。

二王一拓直下的笔法,(4)

首页 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