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王一拓直下的笔法

首页 > 教育培训 > 作者:YD1662023-06-02 04:46:13

小王的“偃笔”之所以能够迥出时流、秀姿卓异,关键在于一种超妙辩证观的宏观统摄——笔毫固是偃卧的,却时有提锋,线质固是疏松的,却化含金石;意态固是愉懒的,却风气俊逸。

二王一拓直下的笔法,(5)

《余杭帖》是小王“偃笔”书的造极之作(图6-7},举止拖沓而又能蹁跹跃舞,意味绵厚而兼具清空灵和,此种境界,后惟苏轼千载独会(图6-8)。异世知音,得一足矣。

07/

屋 漏 痕

怀素尝与颜真卿论笔法,发夏云奇峰之妙喻,颜氏对云:“何如屋漏痕?“素乃叹服。

“屋漏痕”的图像直观:骤雨初歇,房檐积水顺着屋壁蜿蜒涩进、逶迤而下,痕迹若隐若显,明灭无端。“屋漏痕”笔法是“模糊美学”的至境,对立于“骨法用笔”的丝丝入扣和清刚俊爽,其墨痕毛躁粗粝,凸显笔锋与纸面摩擦的“原生态”质感。“屋漏痕”强化了笔法中的墨法元素,使得“枯笔”成为一种新的有意味的形式。

二王一拓直下的笔法,(6)

经历从《散氏盘》(图7-1)一路西周金文到西汉马王堆帛书(图7-2)、再到魏晋楼兰残纸(图7-3)的漫长积淀和嬗变,“屋漏痕”的线条形态终于在王献之的《鸭头丸帖》中得到了完美呈现。

《鸭头丸帖)起首的《鸭头丸》三字《图7-4》,笔锋与纸面摩擦的每一步过程都在有条不紊地展开,后二字末笔的点扣笔轻而意重,像是屋壁上一滴水珠流动至终端处时那陡然的震颤停顿,控制和迟留成为这个前奏轻快表象下的深隐基调。

二王一拓直下的笔法,(7)

《鸭头丸帖》收尾的“君相见”三字(图7-5),曲终收拔,逸笔草草,笔锋与纸面的摩擦迅疾晦暗,难辨其来龙去脉,“屋漏痕”的模糊感臻于极致。孙过庭《书谱》所谓“带燥方润,将浓遂枯”的墨韵胜景,《鸭头丸帖》足以发之。

二王一拓直下的笔法,(8)

上一页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