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王一拓直下的笔法

首页 > 教育培训 > 作者:YD1662023-06-02 04:46:13

颜真卿的《祭侄稿》是“屋漏痕”笔法的集大成之作,涩味、拙趣、“原生态”质感均已较《鸭头丸帖》大大升级,只是“小王”微妙灵动的节奏感遗却多多,挑剔地讲,终不无“质胜于文”之憾(图7-6)。米芾的《虹县诗》相当出色地展示出了大字行书中“屋漏痕”笔法的强烈表现力(图7-7)。

08/

虫 蚀 木

想像一根洁润中实的圆木,一根美的线条。再想像无数的蛀虫爬上了这根洁润中实的圆木,许多时日过后,它变得蚀痕斑驳、裂隙参差,一根残缺的线条,它还美吗?

回忆一下摩崖刻石经千年风雨打磨出的“金石气“,难道残缺不也是一种美吗?行书尺犊中的“虫蚀木”笔触正是和“金石气”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的。

二王一拓直下的笔法,(9)

王献之《东山帖》中,“虫蚀木”的笔触充溢全篇。“更”字(图8-1)末笔,形态上仍是大体浑圆的,但线条的蚀痕和裂隙在推进过程中愈来愈明显,到了末端,几乎已成虚空。

“乏”(图8-2)“之”(图8-3)二字的末笔,隐微的断痕一直在悄然酝酿,一道细小中锋的叉开使收笔变得不可能;“安”字(图8-4)的折笔,尾部因急剧的顿落而骤然断裂。借助于超常规的散锋用笔,“小王”将“虫蚀木”笔触笔不到而意到、形破而神完的魔力感优雅而从容地揭示。

二王一拓直下的笔法,(10)

米芾用笔讲究“无垂不缩,无往不收”,以四面圆足为尚,像《虹县诗》“再”(图8-5)“榆”(图8-6)二字末笔那样的“虫蚀木”笔法只是兴来偶为而已。相比之下,黄庭坚在《黄州寒食诗跋》中对“虫蚀木”笔法的运用远为自觉和经意,最得“小王”三昧,足见他参悟超常规艺术现象的超常能力(图8-7、图8-8、图8-9)

二王一拓直下的笔法,(11)

,
上一页123末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