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最基本的方法是,学前儿童心理研究的方法是

首页 > 教育培训 > 作者:YD1662023-06-02 17:47:11

五、学前儿童心理的发展

1. 游戏的主要心理结构

游戏是儿童最主要的活动形式

(一)想象

①游戏材料—以物代物,一物多用

②游戏角色—以人带人

想象是游戏活动的首要因素

(二)直接兴趣和愉快的情绪

(三)动作和言语

动作和言语是实现游戏构思的基本手段

2. 游戏在幼儿心理发展中的意义和作用

①游戏是儿童认识世界的一种手段,是促进其智力发展的强有力的工具,思维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②游戏又是一种实际的道德教育,有助于培养和形成幼儿优良的个性品质

③游戏是一种特殊的实践活动,它对幼儿整个身心的发展都能起促进作用,在教育者的正确组织和指导下实现的

3. 观察并分析幼儿初期的心理特点

①行为具有强烈的情绪性

②爱模仿

③思维仍带有直觉行动性

4. 观察并分析幼儿中期的心理特点

①爱玩、会玩。中班处于典型的游戏年龄阶段,是角色游戏的高峰期

②思维具体形象

5. 观察并分析幼儿晚期的心理特点

①好学、好问

②抽象概括能力开始发展

③个性初具雏型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最基本的方法是,学前儿童心理研究的方法是(5)

六、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

1. 感知觉在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中的意义

①感知觉是人生最早出现的认识过程,是其它认识过程的基础

②感知觉是婴儿认识世界和自己的基本手段

③感知觉在幼儿的认识活动中仍占主导地位

2. 视觉发展的主要表现

视觉刺激位置是距眼睛8英寸处(折合20.3厘米)

视觉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两个发面:视敏度和颜色视觉

①视敏度。视力主要依靠眼睛内晶状体的变换来调节

②颜色视觉。俗称辨色力

3. 了解学前儿童识别颜色能力的主要方法

①配对法

②指认法

③命名法

配对法的正确率最高,指认法次之,命名法最低

指认法测查的是儿童的“消极”颜色词汇(即能理解却不能正确说出的词),命名法测查的则是他们的“积极”颜色词汇(不仅能理解、而且能正确说出的词)

4. 婴幼儿触觉发展的形式

口腔探索、手的探索

5. 手的探索活动形成和发展阶段

①手的本能性触觉反应阶段

②视触协调阶段

③手的有目的探索阶段

年龄越小,触觉的作用就越大

6. 儿童左右方位知觉的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5-7岁):儿童开始能够比较固定地辨认自己的左右方位

第二阶段(7-9岁):开始初步、具体地掌握左右方位的相对性

第三阶段(9-11岁):能比较灵活地掌握左右概念

7. “视崖”实验

把婴儿放在后玻璃造的平台中央。平台一侧,紧贴玻璃下面贴上一块图案的布,造成一个“浅滩”的印象。平台的另一侧,把同样的不放在玻璃板下面几尺的地方,从上面看,似乎是一个深沟,让婴儿的母亲轮流站在两侧呼唤孩子

8. 学前儿童形状知觉能力的发展趋势

①形状辨别能力逐渐增强,不仅能区分形状明显不同的物体,而且开始区分形状相似或仅有细微差别的事物

②开始认识基本的几何形状,并逐渐掌握几何图形的名称

③将所掌握的几何图形概念运用于知觉过程,使形状知觉概括化。

开始用所掌握的标准对它们进行“解释”,这种解释有三种情况:

a.知觉认同

b.归入标准

c.塑造“模型”

9. 幼儿时间知觉的特点

①时间知觉的精确性与年龄呈正相关,即年龄越大,精确性越高

②时间知觉的发展水平与儿童的生活经验呈正相关

③幼儿对时间单元的知觉和理解有一个“由中间向两端”,“由近及远”的发展趋势

④理解和利用时间标尺(包括计时工具)的能力与其年龄呈正相关

10. 幼儿观察力发展的特点

①观察的目的性

②观察持续的时间

③观察的系统性

④观察的概括性

儿童观察图画能力的发展,大致经过四个阶段:①认识“个别对象”阶段②认识“空间联系”阶段③认识“因果关系”阶段④认识“对象整体”阶段。

11. 影响学前儿童感知觉发展的因素

①儿童的活动②知识经验③语词

12. 促进学前儿童感知觉发展的措施

①儿童的感知觉是在活动中发展起来的。尽早为婴幼儿创造一个有适宜刺激的环境,有助于促进感知觉的发展。所谓适宜刺激,是指给婴儿的刺激不能过多,从数量和质量上要符合年龄特点

②知觉依赖于主体过去的经验,人的经验越丰富,知识越广博,从对象中观察到的东西便越多,知觉水平也就越高。知识经验直接影响着知觉过程。帮助孩子不断地积累经验,知觉过程逐渐简约化、概括化了

③词的参与使儿童的感知过程发生了质的变化。词使儿童理解所感知的事物。词使儿童对事物的感知更加细致准确、迅速、完整。成人的语言直接影响着儿童的感知

④生理的不断成熟,年龄的增长,知识经验的增多,语言的掌握,使得学前儿童的感知水平在活动中不断得到提高,在此基础上,思维、想象等心理过程也开始发展起来。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最基本的方法是,学前儿童心理研究的方法是(6)

七、学前儿童注意的发展

1. 注意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意义

①注意使婴幼儿从周围环境中获得更清晰、更丰富的信息

②注意是婴幼儿活动成功的必要条件

2. 引起学前儿童无意注意的原因

①刺激物本身的特点。刺激物的新异性,即异乎寻常性是引起无意注意的最重要原因。刺激物的强度。对象的运动。

②人本身的状态

3. 幼儿无意注意的发展

①婴儿的注意基本都是无意注意

②先学前期。先学前儿童仍以无意注意为主,但注意的范围有所扩大,注意的稳定性也有所增长

③小班幼儿的无意注意明显占优势,新异、强烈以及活动多变的事物很容易引起他们的注意

④中班幼儿注意的范围更加扩大,他们对于自己感兴趣的活动(如游戏等)能够较长时间保持注意,而且集中的程度很高

⑤大班幼儿的无意注意进一步发展。对于感兴趣的活动能集中注意更长时间,注意开始指向事物的内在联系和因果关系。

幼儿仍是无意注意占优势,有意注意逐渐发展

4. 影响幼儿有意注意的因素

①活动的目的与任务的明确性

②对活动结果的兴趣

③活动组织的合理性

④与已有知识经验的关系

⑤良好的意志品质

5. 幼儿有意注意的发展

①婴儿末期或先学前初期,随着儿童活动能力及言语理解能力的发展,有意注意开始萌芽了

②先学前期,有意注意发展得比较缓慢。只有在成人提出非常具体的任务是,才能将注意集中于有关对象,而且极易分心。幼儿期,儿童的有意注意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有意注意是由脑的高级部位,特别是额叶控制的

③小班幼儿有意注意的水平仍然很低,即使在良好的教育条件下,一般也只能集中注意3-5分钟

④中班幼儿的有意注意有了一定的发展。在无干扰情况下,集中注意的时间可达10分钟左右

⑤大班幼儿的有意注意有了一定的稳定性和自觉性。注意集中的时间可延长到15分钟左右

⑥幼儿有意注意尚处在初步形成时期,其发展水平大大低于无意注意

6. 幼儿注意品质的发展

注意具有稳定性、广阔性(广度)、转移性和分配性四种基本品质

①注意的稳定性。一般用保持在对象上的时间长短来衡量

②注意的转移。使之从一个对象转换到另一对象上

③注意的广度。成人在1/20秒的时间内,一般能注意到4-6个相互之间没有联系的对象,而幼儿则只能把握2-4个

④注意的分配。注意分配的基本条件,就是同时进行的两种活动中至少有一种非常熟练

7. 影响幼儿注意分散的原因

①无关刺激的干扰

②疲劳

③缺乏兴趣和必要的情感支持

8. 防止幼儿注意分散的措施

对于幼儿园教师来说

①排除无关刺激的干扰

②根据幼儿兴趣和需要组织教育活动

③灵活地交互运用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

对于家长来说

①制定并严格遵守合理的作息制度

②适当控制幼儿的玩具和图书的数量

③不要反复地向儿童提要求

④要求、鼓励孩子做事到底,有始有终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最基本的方法是,学前儿童心理研究的方法是(7)

八、学期儿童记忆的发展

1. 婴儿记忆的表现

①对条件刺激物形成某种稳定的行为反应(即建立条件反射)

②对熟悉的事物产生“习惯化”

2. 客体永久性的定义

当知觉对象从视野中消失时,儿童(认识主体)仍能知道它的存在

3. 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

(一)量方面的变化

①记忆保持时间逐渐延长

②记忆容量逐渐扩大

(二)质方面的变化

①记忆态度的形成所谓记忆态度指的是记忆的目的和意图。有明确的目的和意图的记忆活动称为有意记忆,反之为无意记忆

②记忆内容的扩大。形象记忆可分为运动记忆、情绪记忆和狭义的形象记忆三类

③记忆策略的掌握

A.复述、背诵

B.语言中介

C.记忆材料系统化

4. 幼儿记忆的年龄特征

①记得快忘得也快

②记忆不精确

A.完整性较差

B.容易混淆

③无意识记忆效果好

④形象记忆占优势

⑤较多运用机械识记

5. 幼儿记忆力的培养

①明确记忆目的,增强记忆的积极性

②让幼儿在积极地思维过程和活动中识记材料

③教儿童学会运用记忆方法或策略

④引导儿童按照遗忘规律进行复习。遗忘是一个先快后慢的变化过程

⑤培养幼儿对学校的兴趣和信心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最基本的方法是,学前儿童心理研究的方法是(8)

上一页1234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