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学前儿童心理的发展
1. 游戏的主要心理结构
游戏是儿童最主要的活动形式
(一)想象
①游戏材料—以物代物,一物多用
②游戏角色—以人带人
想象是游戏活动的首要因素
(二)直接兴趣和愉快的情绪
(三)动作和言语
动作和言语是实现游戏构思的基本手段
2. 游戏在幼儿心理发展中的意义和作用
①游戏是儿童认识世界的一种手段,是促进其智力发展的强有力的工具,思维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②游戏又是一种实际的道德教育,有助于培养和形成幼儿优良的个性品质
③游戏是一种特殊的实践活动,它对幼儿整个身心的发展都能起促进作用,在教育者的正确组织和指导下实现的
3. 观察并分析幼儿初期的心理特点
①行为具有强烈的情绪性
②爱模仿
③思维仍带有直觉行动性
4. 观察并分析幼儿中期的心理特点
①爱玩、会玩。中班处于典型的游戏年龄阶段,是角色游戏的高峰期
②思维具体形象
5. 观察并分析幼儿晚期的心理特点
①好学、好问
②抽象概括能力开始发展
③个性初具雏型
六、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
1. 感知觉在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中的意义
①感知觉是人生最早出现的认识过程,是其它认识过程的基础
②感知觉是婴儿认识世界和自己的基本手段
③感知觉在幼儿的认识活动中仍占主导地位
2. 视觉发展的主要表现
视觉刺激位置是距眼睛8英寸处(折合20.3厘米)
视觉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两个发面:视敏度和颜色视觉
①视敏度。视力主要依靠眼睛内晶状体的变换来调节
②颜色视觉。俗称辨色力
3. 了解学前儿童识别颜色能力的主要方法
①配对法
②指认法
③命名法
配对法的正确率最高,指认法次之,命名法最低
指认法测查的是儿童的“消极”颜色词汇(即能理解却不能正确说出的词),命名法测查的则是他们的“积极”颜色词汇(不仅能理解、而且能正确说出的词)
4. 婴幼儿触觉发展的形式
口腔探索、手的探索
5. 手的探索活动形成和发展阶段
①手的本能性触觉反应阶段
②视触协调阶段
③手的有目的探索阶段
年龄越小,触觉的作用就越大
6. 儿童左右方位知觉的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5-7岁):儿童开始能够比较固定地辨认自己的左右方位
第二阶段(7-9岁):开始初步、具体地掌握左右方位的相对性
第三阶段(9-11岁):能比较灵活地掌握左右概念
7. “视崖”实验
把婴儿放在后玻璃造的平台中央。平台一侧,紧贴玻璃下面贴上一块图案的布,造成一个“浅滩”的印象。平台的另一侧,把同样的不放在玻璃板下面几尺的地方,从上面看,似乎是一个深沟,让婴儿的母亲轮流站在两侧呼唤孩子
8. 学前儿童形状知觉能力的发展趋势
①形状辨别能力逐渐增强,不仅能区分形状明显不同的物体,而且开始区分形状相似或仅有细微差别的事物
②开始认识基本的几何形状,并逐渐掌握几何图形的名称
③将所掌握的几何图形概念运用于知觉过程,使形状知觉概括化。
开始用所掌握的标准对它们进行“解释”,这种解释有三种情况:
a.知觉认同
b.归入标准
c.塑造“模型”
9. 幼儿时间知觉的特点
①时间知觉的精确性与年龄呈正相关,即年龄越大,精确性越高
②时间知觉的发展水平与儿童的生活经验呈正相关
③幼儿对时间单元的知觉和理解有一个“由中间向两端”,“由近及远”的发展趋势
④理解和利用时间标尺(包括计时工具)的能力与其年龄呈正相关
10. 幼儿观察力发展的特点
①观察的目的性
②观察持续的时间
③观察的系统性
④观察的概括性
儿童观察图画能力的发展,大致经过四个阶段:①认识“个别对象”阶段②认识“空间联系”阶段③认识“因果关系”阶段④认识“对象整体”阶段。
11. 影响学前儿童感知觉发展的因素
①儿童的活动②知识经验③语词
12. 促进学前儿童感知觉发展的措施
①儿童的感知觉是在活动中发展起来的。尽早为婴幼儿创造一个有适宜刺激的环境,有助于促进感知觉的发展。所谓适宜刺激,是指给婴儿的刺激不能过多,从数量和质量上要符合年龄特点
②知觉依赖于主体过去的经验,人的经验越丰富,知识越广博,从对象中观察到的东西便越多,知觉水平也就越高。知识经验直接影响着知觉过程。帮助孩子不断地积累经验,知觉过程逐渐简约化、概括化了
③词的参与使儿童的感知过程发生了质的变化。词使儿童理解所感知的事物。词使儿童对事物的感知更加细致准确、迅速、完整。成人的语言直接影响着儿童的感知
④生理的不断成熟,年龄的增长,知识经验的增多,语言的掌握,使得学前儿童的感知水平在活动中不断得到提高,在此基础上,思维、想象等心理过程也开始发展起来。
七、学前儿童注意的发展
1. 注意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意义
①注意使婴幼儿从周围环境中获得更清晰、更丰富的信息
②注意是婴幼儿活动成功的必要条件
2. 引起学前儿童无意注意的原因
①刺激物本身的特点。刺激物的新异性,即异乎寻常性是引起无意注意的最重要原因。刺激物的强度。对象的运动。
②人本身的状态
3. 幼儿无意注意的发展
①婴儿的注意基本都是无意注意
②先学前期。先学前儿童仍以无意注意为主,但注意的范围有所扩大,注意的稳定性也有所增长
③小班幼儿的无意注意明显占优势,新异、强烈以及活动多变的事物很容易引起他们的注意
④中班幼儿注意的范围更加扩大,他们对于自己感兴趣的活动(如游戏等)能够较长时间保持注意,而且集中的程度很高
⑤大班幼儿的无意注意进一步发展。对于感兴趣的活动能集中注意更长时间,注意开始指向事物的内在联系和因果关系。
幼儿仍是无意注意占优势,有意注意逐渐发展
4. 影响幼儿有意注意的因素
①活动的目的与任务的明确性
②对活动结果的兴趣
③活动组织的合理性
④与已有知识经验的关系
⑤良好的意志品质
5. 幼儿有意注意的发展
①婴儿末期或先学前初期,随着儿童活动能力及言语理解能力的发展,有意注意开始萌芽了
②先学前期,有意注意发展得比较缓慢。只有在成人提出非常具体的任务是,才能将注意集中于有关对象,而且极易分心。幼儿期,儿童的有意注意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有意注意是由脑的高级部位,特别是额叶控制的
③小班幼儿有意注意的水平仍然很低,即使在良好的教育条件下,一般也只能集中注意3-5分钟
④中班幼儿的有意注意有了一定的发展。在无干扰情况下,集中注意的时间可达10分钟左右
⑤大班幼儿的有意注意有了一定的稳定性和自觉性。注意集中的时间可延长到15分钟左右
⑥幼儿有意注意尚处在初步形成时期,其发展水平大大低于无意注意
6. 幼儿注意品质的发展
注意具有稳定性、广阔性(广度)、转移性和分配性四种基本品质
①注意的稳定性。一般用保持在对象上的时间长短来衡量
②注意的转移。使之从一个对象转换到另一对象上
③注意的广度。成人在1/20秒的时间内,一般能注意到4-6个相互之间没有联系的对象,而幼儿则只能把握2-4个
④注意的分配。注意分配的基本条件,就是同时进行的两种活动中至少有一种非常熟练
7. 影响幼儿注意分散的原因
①无关刺激的干扰
②疲劳
③缺乏兴趣和必要的情感支持
8. 防止幼儿注意分散的措施
对于幼儿园教师来说
①排除无关刺激的干扰
②根据幼儿兴趣和需要组织教育活动
③灵活地交互运用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
对于家长来说
①制定并严格遵守合理的作息制度
②适当控制幼儿的玩具和图书的数量
③不要反复地向儿童提要求
④要求、鼓励孩子做事到底,有始有终
八、学期儿童记忆的发展
1. 婴儿记忆的表现
①对条件刺激物形成某种稳定的行为反应(即建立条件反射)
②对熟悉的事物产生“习惯化”
2. 客体永久性的定义
当知觉对象从视野中消失时,儿童(认识主体)仍能知道它的存在
3. 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
(一)量方面的变化
①记忆保持时间逐渐延长
②记忆容量逐渐扩大
(二)质方面的变化
①记忆态度的形成所谓记忆态度指的是记忆的目的和意图。有明确的目的和意图的记忆活动称为有意记忆,反之为无意记忆
②记忆内容的扩大。形象记忆可分为运动记忆、情绪记忆和狭义的形象记忆三类
③记忆策略的掌握
A.复述、背诵
B.语言中介
C.记忆材料系统化
4. 幼儿记忆的年龄特征
①记得快忘得也快
②记忆不精确
A.完整性较差
B.容易混淆
③无意识记忆效果好
④形象记忆占优势
⑤较多运用机械识记
5. 幼儿记忆力的培养
①明确记忆目的,增强记忆的积极性
②让幼儿在积极地思维过程和活动中识记材料
③教儿童学会运用记忆方法或策略
④引导儿童按照遗忘规律进行复习。遗忘是一个先快后慢的变化过程
⑤培养幼儿对学校的兴趣和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