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最基本的方法是,学前儿童心理研究的方法是

首页 > 教育培训 > 作者:YD1662023-06-02 17:47:11

十三、学前儿童社会性的发展

1. 亲子交往及其重要性

亲子交往是指儿童与其主要抚养人(主要是父母)之间的交往

① 早起亲子交往为儿童提供了丰富的刺激,为儿童认识周围世界、发展认知能力创造了有力的条件

② 父母对婴幼儿情绪情感的稳定和健康发展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③ 父母与儿童的交往对学前儿童社会性行为和交往的发展,道德品质和行为的形成更具有直接的影响

2. 亲子交往的影响因素

① 父母的性格、爱好、教育观念及对儿童发展的期望,对其教养行为有直接的影响

② 父母的受教育水平、社会经济地位、宗教信仰以及父母之间的关系状况等,通过父母一方间接地影响着亲子交往的状况

③ 儿童自身的发育水平和发展特点是影响亲子交往的另一重要因素

④ 亲子交往还受着家庭以外的其它许多因素的影响

3. 父亲对儿童发展的影响

父亲与儿童交往的内容和方式具有其独特之处。一方面,父亲与儿童在一起时多进行游戏活动,而不像母亲那样用大量时间照料孩子的生活;另一方面父子间的交往多身体活动。由于父亲与儿童交往的独特特征,使父亲成为儿童发展中的一个重要人物,对儿童认知、情感、社会性等各方面的发展都具有独特的作用。在同父亲一起游戏的过程中,孩子得到极大的兴奋和满足,对父亲产生强烈的依恋情感,父亲成为儿童除了母亲之外的最重要的安全依靠。父亲与儿童交往的数量、质量对儿童的智力有一定的影响。与父亲在一起积极交往机会多的儿童,其智商较高,智力较发达,这种影响在男孩中比在女孩中更明显。父亲对儿童个性、社会性的发展也具有重要的影响;与父亲的交往能使儿童对自己和周围环境产生满意的态度。

4. 同伴交往的重要性

① 同伴交往有利于儿童学习社会技能和策略,促进其社会行为向友好、积极地方向发展

② 同伴交往是学前儿童积极情感的重要后盾

③ 学前儿童在同伴交往中的观察学习和积极探索,有助于促进其认知能力的发展

④ 同伴交往可为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提供有效的基础

5. 同伴现场提名法

通过同伴对儿童的提名情况,了解某一儿童在同伴社交中的地位

6. 幼儿同伴交往的类型

① 受欢迎型

② 被拒绝型

③ 被忽视型

④ 一般型

7. 影响学前儿童同伴交往的因素

① 早期亲子交往经验

② 儿童自身的特征

③ 活动材料和活动性质

8. 亲社会行为和攻击性行为的定义

亲社会行为是指一个人帮助或者打算帮助他人,做有益于他人的事的行为和倾向。亲社会行为是人与人之间形成和维持良好关系的重要基础

反社会行为也叫做攻击性行为,是指可能对他人或群体造成损害的行为和倾向

9. 影响学前儿童社会性行为的因素

① 影响社会性行为的生物因素。首先是激素的作用,人类的亲社会行为有一定的遗传基础;再有,影响社会性行为的另一重要因素是气质

② 影响社会性行为的环境因素。环境因素主要包括家庭(父母)、同伴和社会文化传统及大众传播媒介

③ 认知因素对社会性行为的影响。儿童对社会性行为的认识和对情境信息的识别等

④ 儿童的情绪状态、心境、周围环境的气氛对社会性行为也有一定的影响

10. 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培养

① 移情培养

② 交往技能和行为训练

③ 善用精神奖励

11. 幼儿交往技能及其培养

交往技能是指采用恰当方式解决交往中所遇问题的策略和技巧。

培养:要使孩子学会正确识别交往中的问题的原因和特点;交往技能训练必须与加强儿童的行为训练相结合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最基本的方法是,学前儿童心理研究的方法是(13)

十四、学前儿童个性的发展

1. 个性的心理结构

广义:

① 个性倾向性

② 个性心理特征

③ 自我意识

④ 心理过程

⑤ 心理状态

狭义:包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

2岁左右,个性逐渐萌芽。3-6岁,儿童的个性开始形成

2. 个性开始萌芽的含义

是指心理结构的各个成分开始组织起来并有了某种倾向性的表现,但是还没有形成有稳定倾向性的个性系统。幼儿期是儿童个性开始形成的时期

3. 分析儿童的气质类型

① 传统气质类型:抑郁质、胆汁质、粘液质、多血质

抑郁质:敏锐稳重,多愁善感,怯懦,孤独,行动缓慢

胆汁质:精力旺盛,表里如一,刚强,易感情用事

粘液质:稳重有余而灵活性不足,踏实而有些死板,沉着冷静但缺乏生气

多血质:迅速反应,有朝气,活泼好动,动作敏捷,情绪不稳定,粗枝大叶

②根据基本情绪行为模式划分的气质类型

A. 容易型

B. 困难型

C. 迟缓型

4. 研究儿童气质的意义

① 全面、正确、清楚地了解儿童的气质特点

② 使成人自觉地正确对待儿童的气质特点

③ 便于成人针对儿童的气质特点进行培养和教育

5. 儿童性格的年龄特点

① 活泼好动

② 好奇、好问

③ 易冲动,自制力差

④ 易受暗示,模仿性强

6. 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的定义

一般能力是指在各种活动中都经常表现出来的能力

特殊能力是指从事某种专门活动所需要的能力

7. 学前儿童智力的发展

人从初生到入学前的年龄,是智力发展最迅速的时期

8. 对学前儿童智力测验的正确态度

① 智力测验和智力量表可以作为一种测量工具,它便于使用,可以再较短的时间内初步了解儿童的整个智力水平及各智力因素的发展水平。但也存在不少问题

② a当前智力和智力结构成分还没有统一的,反映学前儿童的智力发展水平还没有统一的标准b许多测验无法排除知识经验的影响,很难同时适用于来自不同区域、文化、生活背景的儿童c测查过程中常常会受到一些无关因素的干扰d婴幼儿智力测验的预测性较差

③ 不要把智力测验看得太绝对化,不要只凭智力测验结果,特别是一次智力测验结果就来确定儿童的智力水平

9. 自我意识的定义

自我意识是特殊的认知过程。人的认知过程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过程,而自我意识则是主体对自己的反映过程。自我意识具体表现为对自己的认识、态度和行为的调节。它包括三方面内容,即自我认识(狭义的自我意识)、自我评价和自我调节

10. 学前儿童自我认识的发展

① 对自己身体的认识

② 对自己行动的意识

③ 对自己心理活动的意识

掌握“我”字是自我意识形成的主要标志

11. 学前儿童自我评价的发展

自我评价大约从2-3岁左右开始出现

① 主要依赖成人的评价

② 常常带有主观情绪性

③ 受认识水平影响很大

12. 学前儿童自我调节的发展

表现为儿童开始完全不能自觉调控自己的心理与行为,心理活动在很大程度上受外界刺激与情境的直接制约,随着心理的发育成熟、在环境教育的作用下,逐渐发展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最基本的方法是,学前儿童心理研究的方法是(14)

十五、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

1.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趋势

① 从简单到复杂。

A. 从不齐全到齐全

B. 从笼统到分化

② 从具体到抽象

③ 从被动到主动

A. 从无意向有意发展

B. 从主要受生理制约发展到自己对心理的主动调节

④ 从零乱到成体系

2. 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

① 遗传和生理成熟是儿童心理发展的自然物质前提

② 环境和教育提供儿童心理发展的决定条件

3. 遗传素质、生理成熟、社会环境的定义

遗传素质:是指遗传的生物特征,即天生的解刨生理特点,其中对心理发展有最重要意义的是神经系统的结构和机能特征

生理成熟:身体生长发育的程度或水平,也称生理发展

社会环境:是指儿童的社会生活条件,包括社会的生产发展水平、社会制度、儿童所处的社会经济地位、家庭状况、周围的社会气氛灯

4. 遗传对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

① 提供人类心理发展的最初前提

② 奠定儿童心理发展个别差异的最初基础

③ 遗传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是客观存在的

5. 社会环境对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

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的作用

① 社会环境可以使遗传所提供的心理发展可能性变为现实

② 环境影响遗传素质的变化和生理成熟的进程

③ 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是制约儿童心理发展水平和方向的最重要的客观因素

6. 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主客观因素的相互作用

① 主客观因素作用的双向性

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

A. 充分肯定客观因素对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

B. 不可忽视儿童心理的主观因素对客观因素的反作用

a. 儿童心理对生理成熟的反作用

b. 儿童心理对环境的影响

② 主客观因素相互作用的循环

客观因素影响儿童心理的发展,儿童心理的发展又反过来影响客观因素的变化这种主客观相互作用的循环过程,始终伴随着儿童心理的发展过程

③ 儿童心理发展主客观因素的相互作用是在活动中实现的

只有通过活动,外界环境和教育的要求才能成为儿童心理的反映对象,才能转化为儿童的主观心理成分,内部矛盾运动才能形成,儿童才有可能反作用于客观世界

上一页1234末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