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数学集合教案,大班数学集合与交集教案

首页 > 教育培训 > 作者:YD1662023-06-18 14:46:34

案例1:鞋子对对碰(小班)

活动类型

>日常活动

活动准备

>大块地毯、音乐一段。

活动过程

>幼儿脱鞋后站在大块地毯上。教师将这些鞋子打乱摆放,然后请每人从这些鞋子中挑出-只拿在手上,听音乐自由走动,等音乐停下之后寻找与它匹配的另一只鞋。配对成功后,将鞋底有节奏地碰击,并念儿歌:“对对碰,对对碰,一对鞋子对对碰。”配对不成的幼儿手拿鞋子重新游戏。

>全部配对成功后,可向幼儿提出进一步的任务,如让幼儿将皮鞋放在一

起,跑鞋放在一起,把相同类别的鞋子放在一起后手拉手在鞋子外面围成圈,看

看拥有同类别鞋子的同伴有哪些。

活动建议

>地毯尽量大一些,方便幼儿走动。

>在音乐停下后,教师可以用倒计时的方法控制幼儿拿一 只鞋子的时间。

>也可使用手套等类似的生活用品进行活动。在家中,父母也可以在整理衣服时,让幼儿帮着找到两只相同的袜子。

>在对对碰游戏中.教师可鼓励幼儿结合颜色、花纹等特征进行描述。

案例2:抓鱼中(大班)

活动类型

>日常活动。

活动准备

>一张纸,笔。

活动过程

>让幼儿扮演鱼,教师扮演抓鱼的人。幼儿“游动"起来后,教师一次只抓一种类型的鱼 ,比如穿红衣服的鱼。 请幼儿观察教师抓鱼的规则,猜测教师要寻找哪种类型的鱼。

活动建议

>游戏开始要用一个明确的属性特征(比如孩子衣服的颜色),当教师幼儿时,要让其他人清楚地看到,并提问:“我抓到了哪种类型的鱼?”我的抓鱼则是什么?”

>可以用不同的属性特征重复玩游戏,也可让儿童轮流做捕鱼人选择规则。

数学语言

>我抓到了哪种类型的鱼?我的抓鱼规则是什么?你想抓怎样的鱼呢?

案例3:木偶在谁那儿?(中班)

活动类型

>日常活动。

活动准备

>无。

活动过程

>请所有的幼儿坐在凳子上。教师选择一名幼儿(幼儿 A)站在前面,幼儿A要用手遮住眼睛,教师随机把一个小木偶放在另外一个幼儿(幼儿B)的身后,其余的幼儿都可以看到,但是不能说出来。然后请幼儿A睁开眼睛,猜猜木偶在谁那儿。幼儿A可以请其他幼儿说出幼儿B的一个明显特征(如她是女孩、他今天穿了一件黄色的衣服等)来帮助自己。如果幼儿A仍然猜不出,就再请一名幼儿说出幼儿B的另外一个不同的....直到该幼儿猜出幼儿B是谁,即猜出该木偶在谁那里,游戏结束。

活动建议

>此游戏可以在餐前或餐后等等待时间见机展开,且可以重复进行。

>教师注意提醒其余幼儿在提示幼儿A的时候,尽量说一些幼儿B的外在明显特征,且不要太明显或不断地用眼睛看幼儿B,以免让幼儿A轻易猜到。

案例4:猜猜我是谁(大班)

动类型

>日常活动。

活动准备

>无。

活动过程

>教师心中想好一名幼儿的名字,但不要告诉幼儿。幼儿们只能问“是"或不是“来猜出教师写的那个人。游戏开始,让所有幼儿起立。随着游戏的进行,让那些在“不是”组里的幼儿陆续坐下。比如,有幼儿问"是一个女孩吗?”教师回答“是”后,那么女孩子仍站着,男孩子就坐下。如果幼儿接着问”她身上有蓝色吗?”教师回答“不是" ,那么所有身上有蓝色的女孩坐下。游戏-直持续到只有个教师所写的那 名幼儿站着为止。

活动建议

>此游戏可在等待时间或排队时间随机开展教师尽量不要提示,以培养幼儿的逻辑推理能力。

可咨询、填写园所情况,了解师幼互动项目,领取相关资料。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