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模式
“模式”一般指被研究对象在理论上的逻辑框架,是经验与理论之间的一种可操作性的知识系统,是再现现实的一种理论性的简化结构。最先将“模式”一词引入到教学领域的人——美国的乔伊斯(B.Joyce)和韦尔(M.Neil)。在《教学模式》一书中认为:“教学模式是构成课程和作业、选择教材、提示教师活动的一种方式或计划。”由此可见,教学模式并不单单是具体的某一种教学计划,它更加注重教学的理论内涵。所以教学模式就是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各种类型的教学活动的基本结构或框架,表现教学过程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体育教学模式
对于体育教学模式的概念不同学者有不同的见解。
最早方建新学者认为:体育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体育教学思想指导下,具有一定典型意义而相对稳定的课堂教学结构。学者杨楠认为:“体育教学模式为体现某种教学思想或规律的体育教学活动的策略和方式,它包括相对稳定的教学群体和教材、相对独特的教学过程和相应的教学方法体系。”
我国学者毛振明先生认为体育教学模式的概念是指“体现某种教学思想的教学程序,它包括相对稳定的教学过程结构和教学方法体系”,体育教学模式应有三个不可缺少的成份,即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教学结构。《体育科学词典》将其定义为:“体育教学模式是按照一定的体育教学理论或教学思想设计,具有相应结构和功能的体育教学理论或教学活动模型”。综合以上学者的定义,本研究比较认为:体育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体育教学思想指导下,遵循一定的体育教学规律,具备相对稳定的、针对性较强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体系。
传统的体育教育模式顾名思义就是相对于目前各种创新式教学模式而言的。对我国体育教育理论影响较早和较大的是苏联的体育教育理论,它把体育教学过程划分为四个阶段,即:感知阶段、理解阶段、巩固阶段和运用阶段。
体育技能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常以以掌握运动技能的顺序为主线设计的体育课堂教学程序,即“开始阶段(课堂常规、准备活动、专项准备活动等)、基本部分(技能学习和课堂练习)、结束部分(放松练习和讲评)”。这种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主导作用,充分发挥教师的“教”,凸显教师的教学水平,对学生而言就是接受,通过感知、理解、模仿到熟练掌握,这种教学模式能使学生很好的掌握技能并完成增强体质的基本任务和目的,对运动技术传授和技能的学习非常的系统。这种体育教学模式在教学中被推广使用,成为了主流教学模式,即“传统的体育教育模式”。
运动教育模式
运动教育是以游戏理论为指导思想,整个教学过程中贯穿比赛,以教师直接指导、合作学习和伙伴学习等多种学习方法和角色扮演等组织形式进行教学活动。“运动教育模式”是一种课程和教学模式,该模式强调学生在体育课中获得真实的、愉快的学习体验,以体育运动项目为教学内容,所有学生能够在课中通过多种方式学习该项运动。
运动教育模式是由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著名教育家西登托普(Daryl Pimento)先生正式提出并创建的。运动教育模式的发展历程大致经历了 4 个时期:1968-1982 年的萌芽期,西登托普以其博士论文《学校体育教育课程论》(A Curriculum Theory For Physical Education In Schools)为起点,实现从游戏理论—游戏教育—运动教育理论的思想升华;1983-1993 年的形成期,多国进行教学实践;1994-2003 年的成熟期,西登托普出版了《运动教育——通过积极的运动提高教学质量》(Sport Education:Quality Physical Education Through Positives Sport Experiences)专著,系统论述了运动教育模式内涵、理论基础、实践案例和教学评价等基础理论;2004-2011 年的完善期,西登托普《运动教育指南》(Complete Guide to sport Education)第一版和第二版的出版,标志着运动教育模式科学体系全面完善。
“运动教育模式”是一种课程和教学模式,该模式可以使学生真实的、愉快的学习体验能够在各种各类的体育活动中、竞技运动中和舞蹈学习中得以实现。相比较传统的体育教育模式,运动教育模式给学生带来了真实的运动体验。运动教育模式是学校体育教学计划中的一种课程和教学模式,属于学科精熟取向,它是由游戏教育发展而来的,它的本质是藉着美好的运动比赛(多元化、生活化、乐趣化的体育课程),让学生得到比传统体育课程更完整和正式的运动经验,进而学习各项的运动技巧。学生不只学习到完整的运动内容,能够在体育活动中扮演不同的角色,并且也学习协调和经营、管理的运动经验,同时也学习到个人的责任和有效的组织团队的技巧。运用情境学习来教学,可以提升学生学习与态度,进而达到运动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