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成绩在小学还不错,到了初中却“吊车尾”,这样的问题也困扰着多数家长,到底是小初衔接出了问题,还是孩子学习能力真的不足?
在直播中,陈小磊给出了答案。在他看来,小升初不单单是从六年级到七年级那么简单,也并不是换个校园学习的事。其中涉及到时间跨度、学科跨度、习惯跨度、心理跨度、交友跨度以及评价跨度。
首先从时间跨度、心理跨度、交友跨度来说,初中的学习时间和小学时间有着明显的差异,而在校时间也比小学更多,因此,孩子需要适应这样的时间变化,而进入到新的校园学习,面对校园环境、新的同学,有一个从陌生到熟悉再到适应的转变过程。
学科跨度、习惯跨度、评价跨度,则更多地体现在学习上。初中需要掌握的科目会更多,而学业量和学业难度都有所增加,另外,小学学习以看和听为主,到了初中,除了沿用课堂上听讲的习惯外,勾画和做笔记的习惯也必不可少,比如,记下数学解题方式,物理和化学需要运用的公式,又比如改作业、自主思考的习惯等,“这个过程,其实家长和孩子可以坐下来探讨和规划,找到适合孩子的方式去帮助他更好地完成习惯的养成。”陈小磊说。
小升初除了需要掌握的几个跨度,历年来,小学结业的暑假都被大家视为弯道超车的“黄金时期”,于是,不少家长开启了卷娃模式,以希望在进入初中后,能快速实现领跑。
不过,陈小磊则表示,这个时间段的确是孩子成长的“黄金时期”不假,但并不意味着就要卷娃。在他看来,比起跟风式的卷娃,在这个阶段进行“扬长补短”更加关键。
具体来说,家长需要和孩子通过家庭会议的方式共同梳理孩子的长处和短板。并就长处进行持续巩固,短板则找寻方式方法来弥补,“像‘扬长补短’的做法,到了初中或者日后的学习也是有益的,比如,面对初中多达10余门科目的学习,擅长的科目做好巩固后,剩余的时间则可以有效分配到短板科目进行再组合,说到底具体哪个学科分配多少时间,并不是统一的标尺,完全是因人而异。”
此外,陈小磊谈到,在家庭会议上,家长的角色是聆听者和开导者,而不是训导者,要鼓励孩子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并共同探讨给出结果。如此一来,也是为下一步的学习计划表奠定基础,“如果整个过程全是家长来制定,孩子没有了参与感,后期学习计划表也是无法推动的。”
在进入初中前,他建议家长还需和孩子共同做好心理建设,比如,通过走进校园参观或是与小区里哥哥姐姐咨询的方式提前了解学校,“在这个过程中,具体能被哪所初中录取是未知数,那么摇中了心仪初中和没有摇中,又是两个概念,因此,也需要通过家庭会议做好面对不同结果的心理建设,大原则还是一家人共同探讨和商议,只有遵从孩子内心并加以引导,才能最大化地激发孩子内驱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