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例尺存在正比例吗,实际距离和比例尺成正比例吗

首页 > 教育培训 > 作者:YD1662023-06-24 01:28:11

课时教学设计

主备人: 复备人: 时间:

课题:用比例尺求实际距离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 通过学习进一步理解比例尺的意义。

2. 学会利比例尺的知识求实际距离。

3. 能根据比例尺用多种方法计算实际距离。

4. 在具体的情境中经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进一步理解比例尺的意义,并能根据比例尺用多种方法计算实际问题。

2.应用比例尺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尺子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教师和学生活动

一、情境导入

谈话:上一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比例尺,教师提问:在生活中你在那些地方看到过“比例尺”?让学生举例,并说一说比例尺前项、后项的倍数关系和比例尺的实际含义。

根据学生回答说明:利用比例尺,可以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这节课就学习比例尺的应用。

[设计意图:从生活中常见的例子导入新课,能发现比在生活中的应用,从中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提出问题的意识。]

二、合作探索

1.用课件带领学生简要回顾上节课链接,雏鹰少年足球队的教练和同学们刻苦训练,认真地研究战术,今天,他们从济南出发到青岛去参加比赛了,出示信息窗2,学生观看大屏幕。

提问:从屏幕中你获得哪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预设信息:

(1)雏鹰少年足球队乘汽车以平均每小时100千米的速度从济南出发,到青岛参加比赛。

(2)这幅山东省主要城市位置图的比例尺是1:8000000。

提问题情况预设:

(1)雏鹰少年足球队大约需要几小时到达青岛?

(2)济南到青岛的图上距离是多少?

(3)济南到青岛的实际距离是多少?

2.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课件出示红点问题:维鹰少年足球队需要几小时到达青岛?

(1)怎样解决雏鹰少年足球队从济南到达青岛时所用的时间?

先让学生思考再回答:

生可能会答道:①要用路程除以速度。

②需要先求从济南到青岛的实际距离。

③要求出实际距离,得先量出图上距离。

3.结合学生的发言,师生共同分析思考过程。

(1)题目给出了什么已知条件?要求什么?

(题目给出了汽车的速度和地图比例尺,要求从济南到达青岛的时间)。

(2)汽车的速度(每小时100千米),这是我们学过的哪一类问题里面的典型量,要算时间,还需要知道什么量?他们三者的关系是什么?

“速度”是行程问题的典型量,要算“时间”还需要知道“路程”。三者的关系是:时间=路程/速度。

(3)济南到青岛的实际距离信息中的并没有直接给出,但是我们可以充分地利用哪一个:信息,想办法来解决这一问题?

“比例尺”这个信息是与图上距离以及实际距离有关,应该利用这一信息来解决关于济南:到青岛的距离。

(4)图上这个距离怎么求?(在地图上用刻度尺进行测量,就能得到济南到青岛地图上距离为4厘米)。

(5)根据比例尺的意义,已知比例尺和图上距离,能不能用解比例的方法求出实际距离呢?怎么求?

因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这里的比例尺可以看做一个常数,也就是说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成正比例关系,所以有关比例尺的问题也可以用正比例来解。”已知比例尺是1:8000000,有量出图上距离为4厘米,要求的济南到青岛的实际距离用未知数x表示,所以可以列式为4/x=1/8000000

(6)讨论:这个比例式中的x指的是实际距离。两个城市之间的实际距阁一般用单位名称“千米”,本题中的速度单位也是“千米/时”,用比例尺的相关知识计算,所设x用什么单位比较合适?为什么?

[提醒学生注意:用比例尺进行计算时,因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单位石称必须相同,已知图上的实际距离是4厘米,所以要先设实际距离为x厘米,等算出结果之后,再将其换算成千米。]

请学生分析,针对前面的计算进行修改。

也可以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解决。(小组合作解答,教师巡视)

4.师:哪个小组先说一说你们是怎样解答的?

生1:我们组先量出图上距离是4厘米,再用列方程解比例的方法求出实际距离,然后用、“路程÷速度”求出时间。解法如下:

解:设济南到青岛的实际距离为x厘米。

根据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列方程为:4/x=1/8000000

求得:x =32000000

32000000 厘米 =320 千米

320 ÷100 =3.2(小时)

师:还有不同解法吗?

可能会有学生这样解答:4×8000000 =32000000(厘米)=320(千米)

320 ÷ 100 =3. 2(小时)

说一说你们是怎样想的?

生2:我们是这样想的:根据比例尺“1:8000000"推出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8000000倍,所以从济南到青岛的实际距离可用“4 × 8000000"求出,求出的数值单位是厘米,所以还要把这个数量的单位转化为“千米”,最后利用“路程÷速度”求出时间。

哪个小组还愿意说一说?

生3:4÷1/8000000=32000000(厘米)=320(千米),320÷100=3.2(小时)

“4÷1/8000000"求出的是什么?你们是怎样想的?

生4:“4÷1/8000000”求出的是实际距离。我们组是这样想的:因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在这里图上距离是比的前项;实际距离是比的后项;比例尺相当于比值。所以可以推出“实际距离=图上距离 比例尺”我们组就是根据这种关系求实际距离的。

师:想想上面的几种解法,说说你喜欢哪种解法。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主探索,探究多种方法,使学生在解题时放开思路,加深对数量关系的理解,灵活解答。多样化的算法可以拓宽学生思维,独特的思路可以张扬学生个性,尽可能地通过不同方法的比较,帮助学生根据不同的背景选择不同的方法,做到算法的优化。同时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和大家交流,发挥了学生独特的思维和灵感,将学生的学习、研究推向一个新的领域、新的层次。]

5.出示一组思考题,促进学生思考。

(1)为什么设济南到青岛的实际距离为x厘米?(注意:单位用的是厘米)

(2)这个比例式表示的实际意义是什么?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3)解这个比例式的实际意义是什么?(比例的基本性质)。

(4)在求出x=32000000后,为什么还要化成320 千米?

[设计意图:因为本节课的难点就是单位一定要统一,为了引起学生的注意出示(1)小题同时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列等式的依据引出(2)小题;为了理解解答过程的依据出示了第(3)小题;用厘米数表示数值太大,容易出错,一般再化成千米数,出示了第(4)小题。]

三、巩固应用

(一)预习答疑

对于预习题,先让学生独立思考解答,再在小组内交流解答方法,并说明理由,有必要时教师有针对性的讲解。

(二)教材习题

1.完成教材第58页,自主练习第1题。

这是一道灵活运用比例尺的意义来解决问题的题目,题中模型的高相当于图上距离,已知比例尺和图上的高,求实际的高是多少?关系式为:模型的高:实际的高=比例尺。在解决这一问题时,单位名称需要注意,因为模型的高和实际的高单位名称必须相同,所以现设比萨斜塔实际的高时x厘米,列出比例式并解答出来,再将其按照要求换算成米。

2.完成教材第58页,自主练习第2题。

第(1)小题是复习把线段比例尺转化为数字比例尺的方法,同时也为后面的计算做好

备。

第(2)小题需要先量出王涛家到学校的图上距离,然后由比例尺的意义算出实际距离,仍需要注意单位名称的问题,先算出实际距离是多少,再将其换算成米,这是对如何找两店之的实际距离进行提示。

第(3)小题和本节的例题相似,难度也最大,提醒学生认真思考后完成。实际上,只需由例尺的意义算出实际距离,再由行程问题的关系算出时间。

四、总结提升

1. 让学生谈一谈收获?

2. 哪部分学的不够好?

3. 今后打算怎样听课?

五、板书设计

根据比例尺与图上距离求实际距离

(1)解:设济南到青岛的实际距离为x厘米。

列方程为:4/x=1/8000000

x=32000000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列方程)

32000000 厘米=320千米 320÷100 =3.2(小时)

(2)4÷1/8000000 =32000000 (厘米) =320(千米)

320÷100 =3.2(小时)

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

(3)4 x8000000 =32000000(厘米)=320(千米)

320÷100 =3.2(小时)

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的后项(前项是1时)

答:需要3.2小时到达青岛。

二次备课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