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课程开发会遇到什么问题,开发校本课程有什么方法

首页 > 教育培训 > 作者:YD1662023-07-30 07:54:16

作者:丁玉祥

一、区域校本课程的实施现状

校本课程是新课程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三级课程管理体系的建立进一步推动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国家课程与地方课程的校本化实施为学校课程体系的建构奠定了前提性基础,但是国家课程突显基础性和统一性,无法满足不同地区、学校的差异需求。校本课程是立足学校和地区的资源条件,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的基础上开发的课程,其课程内容随着条件和需求的变化也会不断更新和完善,因此,基于校情的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则成为学校课程建设重要内容,同时也成为学校特色创建的主要抓手之一。自2003年7月以来,白下区根据南京市教育局的具体部署整体性进入新课程改革实验区,至今已近7年。纵观课程实施的7年,全区各所中学严格落实国家及省市课程计划,稳步推进课程实施,积极开展校本课程开发与建设。从校本课程实施效果看,各所学校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呈现以下特点:

学校和教师基本形成了校本课程的重要性和必要的认识。各所学校在实施国家课程的同时,认识到校本课程是学校特色建设的重要途径,各校都成立了校本课程领导小组,各校对校本课程管理的基本程式有一定了解,校长及教师的课程意识有了一定程度的增强。有个别学校建立了比较完善的校本课程组织管理与评价制度。

学校和教师初步开发的形式多样的校本课程,但发展水平参差不齐。从各所学校校本课程的开发实际看,有些课程基本形成体系,教师能够有计划的进行课程实施,比如:三中的“天地对话”业余无线电项目,南航附中的航空科技特色课程,瑞中的健康环保课程;南航附属初中的国家安全教育课程,六中的整体性建构的书法、写字等校本课程,五中的心理教育课程,二十四中的生命健康课程,郑外以“郑和下西洋”为主题的校本课程等等。从主题内容上看,很多校本课程与德育活动、学科活动以及学校传统活动联系紧密,但是部分主题显得大而空,系统性、规划性比较差,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开发的可持续性。从整体上看,各学校的校本课程还缺乏课程规划,课程门类单一,课程实施水平偏低,课程评价脱节,规范性显得不足。

学校和教师校本课程的课程规划与实施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从现实情况,学校校本课程的建设缺乏比较系统而规范的课程规划与计划,课程开发随意性、主观性比较大,课程与社区资源的整合不够,不能突出地方特色;有些学校课程门类单一,具有品牌影响的校本课程还不够多。校本课程中多为兴趣活动类选修课,是以往兴趣活动及科技活动的延伸与拓展,各校开设的门类多为体育活动、文艺、欣赏等活动。从教师角度看,大部分教师对校本课程理解还不够深入,课程实施的整体性水平不高,不少教师校本课程开发能力还比较薄弱,对校本课程的理解比较片面,校本课程实施的整体性质量还不够高。

学校和教师的校本课程开发能力与及水平亟待进一步提高。由于受到中高考的影响,各所学校对国家规定性的学科课程投入了相当多精力,但是在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上还显得跟进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领导和教师课程意识不足,投入的精力与关注度不足,没有从促进学生全面和全人和谐发展角度,推进校本课程的实施。二是教师对于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流程和技术显得比较陌生,缺乏相应的知识与能力,校本课程的开发专业指导与培训还显得不够到位。三是许多学校没有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未能开发出一些颇有社区地域特色的校本课程。

个别学校的课程开发与实施工作由于学校疏于管理而流于形式。由于社会大环境的影响,没有充分认识到对学生、对学校、对教师,长远的课程价值,没有从中高考的压力中走出来,部分学校在校本课程开发上处于应付状态,教师活动指导流于形式,在校本课程实施过程中管理缺位,活动组织松散,活动成效低下。

校本课程开发会遇到什么问题,开发校本课程有什么方法(1)

二、校本课程开发存在的常见偏差

校本课程开发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推进过程中的一个亮点。然而部分学校由于对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理念认识上的模糊,导致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方面发生这样或那样的操作偏差和失误,也因此使校本课程开发成为本次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难点。从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管理的过程看,校本课程的开发通常存在着以下一些操作和认识上的偏差问题:

开发理念上注重学校特色办学,忽视学生个性发展。

开发呈现方式上注重教师教,忽视学生学习方式转变。

开发门类上注重学科课程简单延伸,忽视综合实践活动。

开发操作上注重校本教材编写,忽视校本课程管理研究。

教师个人专业主义惯性与校本课程开发中教师合作需要之间的矛盾。

总之,考察校本课程开发的全过程不难发现,许多学校没有按校本课程开发的程序进行开发与实施方面的研究,学校没有一本校本课程开发指南,也没有教师编写的《课程纲要》,见到的只是一本本校本课程读本,至于每本校本教材在哪个年级段开设、达到何种教学要求、如何进行评价等,没有明确的要求和措施,体现出校本课程开发上的盲目性,表现出校本课程开发操作上注重校本教材编写,忽视校本课程管理研究的偏差。

校本课程开发会遇到什么问题,开发校本课程有什么方法(2)

三、校本课程科学实施的基本路径

(一)更新观念、提高课程意识,促进校本课程持续发展

1.依托组织,规范管理,是校本课程顺利实施的基础

学校内部的课程管理要在强化国家课程的课程意识,加大校本课程的开发力度。学校的课程管理要进一步做到科学化,不能将校本课程作为次要课程,要把它们放到与必修课同等重要的位置上去。而要做到这一点,就首先要从建立组织,划分责任上入手。校本课程是一项系统的复杂的工程,需要学校管理的哦整体性关注。这要求学校改革旧的管理模式,建设民主开放的学校组织结构,设立课程开发领导小组,为校本课程开发进行组织规划,形成从领导到老师到学生,条条有线,块块有面。既保证校本课程教学工作贯彻落实到人,又使每个教师、学生都置于网络的管理中,从而为校本课程实施提供组织保障。

2.更新教育理念,增强课程意识,是提高校本课程质量的前提

研究发现,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存在明显的教育思想滞后的问题,有的教师一方面说校本课程是基于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另一方面又完全按照应试教育的办法来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教师一方面认为校本课程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课程,另一方面又没有把课程的学习与评价权下放给学生。这样的课程只能流于形式,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课程的开发和实施是系统工作,它以学校的办学目标为基础,以明确的教育理念为指导,并影响到教育的全过程,绝不仅仅是技术问题。当代课程改革和实施必须以先进的教育思想为指导,否则,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只能是形式上的花样而已。

3.加大研训力度,强化技能培训,是提高课程实施水平的关键

校本课程开发是以教师为主体,要求教师要具备课程开发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以前,教师只是课程的实施者,大部分教师从未经过课程开发的训练,现在教师要直接参与课程的开发,如果不具备课程开发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是开发不出校本课程来的,因此,教师必须进行课程开发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培训。应该说,学校的很多培训与教师的实际需要之间往往有很大的差距,而教师急需的专业发展却没有到位,培训效果不尽人意。所以只有加大有效、有层次的培训的管理力度,才能让所有的教师得到适当的课程知识与技能方面的培训。更需要注意的是,每所学校的办学条件、学生需求、学校特色、师资力量各不相同,教师在课程开发的实践中也会遇到各种不同的问题。

学校必须以校为本,强化课程开发的研究。当前由于合作机制的不明确,校本课程开发往往成为个人行为。参与校本课程开发的教师之间缺乏配合、交流,再加上在开发过程中缺乏有关专家做理论指导,参与开发的教师局限于个人的经验,开发过程得不到及时的评价和指导,课程开发成了个人的经验总结。因此,学校要建立以校为本的教研机制,成立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借助外力,邀请有关专家参加,成立理论指导小组,确立项目开发小组,确定课程实施研究与专业支持小组,共同开发校本课程。在教师集体中形成一种研究的氛围,帮助教师制定专业发展计划,进行个案研究,促进教师不断反思,建立一种新的促进教师合作、发展的学校文化,形成宽松的环境和开放的氛围,加强教师之间以及在课程实施等教学活动中的交流与对话,协调与合作,共同分享经验与成功。

4.健全制度,强化激励,是校本课程顺利实施的保障

校本课程的管理制度,其核心是使课程走向规范化、制度化。在教学管理上能够做到定时间、定人员、定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做到有计划,有进度,有小结等。通过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如:执教者工作量制度、校本课程建设档案制度等,教师考评制度、经费运行制度等等),给予校本课程开发研究以足够的支持,对课程开发过程进行指导。同时学校也要逐步完善激励教师积极参与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的机制和制度。对取得的成果加以肯定,对开发有突出贡献的人员进行奖励。这些都有利于提高教师参与校本课程开发的积极性。学校对校本课程开发应当建立必要的管理机制,建立起规范的校本课程开发方案审议制度,规范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程序、建设一支强有力的组织队伍、建立学校课程的审议制度、校本课程教学管理与课程评价制度、教师教育激励制度、学生选课指导手册等,以此为平台,在学校教师中形成民主、开放、平等的专业氛围和专业文化,使得课程改革在学校真正扎根,让学校在课程改革中真正获得发展。

(二)进一步确立和落实开发校本课程的基本原则

一是与学校的办学理念、培养目标相契合的原则:学校的办学理念和教育哲学要有统领性;培养目标要提出个性化。校本课程的开发,必须紧紧围绕办学理念和学校的教育哲学,使学校的办学特色更加鲜明,更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二是学校的传统与优势相结合的原则:要充分汲取学校在以往工作中形成的宝贵经验,发挥资源优势,挖掘学校、教师、社区的潜能,给学生创造优质的学习氛围,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时空。

三是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和谐发展的原则:从学生实际出发,以学生的需要为第一出发点,尊重学生的自我选择,以达到发展个性、开发潜能、培养能力的目标。

四是立足目前需要与长远发展的原则:在确定校本课程的内容与标准时,一定要使教育内容与方法符合教育教学规律,要着眼于学生几年或十几年以后的发展需要,及社会对人才的需要,学校不仅要对学生现在在校的三年学习负责,更要为学生今后一生的持续发展奠基。

五是注意国家课程与校本课程的互补原则:在确定校本课程内容时尽可能考虑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把国家课程没有涵盖的内容,在校本课程中体现,以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为目的。

(三)规范程式,打造精品、创造性的实施校本课程

校本化实施国家课程,这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校本课程。校本课程在开发的内容上,讲求形式多样,但却有一整套科学规范的开发程式,校本课程就是要具备课程的基本要素,比如要有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计划、教学建议和学业评价方案等。回顾各校校本课程开发的历程,很多问题的出现都是因为没有规范地进行开发与实施,随意性强。因此,要从校本课程开发程序的规范化为突破口,帮助学校建立起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规范。具体说,就是根据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流程与规范进行课程开发,即进一步加强校本课程开发前期的需求论证,找准课程目标的定位,制定出课程的基本纲要,梳理好课程内容的选择,规范和落实好课程的管理与评价。

校本课程要从学生兴趣出发,自主开发,着眼课程精品建设,这才是校本课程真正发展的方向。校本课程的开发一一与实施需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加以落实,并在开发手段上坚持系统开发与教师个人开发相结合,这样有利于打造校本课程精品。

(四)建立激励机制,保护教师开发与实施的热情

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是新课程落实的难点,与其它课程不同,校本课程开发方案的优劣关系到校本课程开发质量的好坏,进而影响到学生学习品质。教师不仅要实施课程,还要进行课程内容的开发,难度大,任务重。要建立相应的激励措施来保护教师的参与热情,制定多种措施鼓励参与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教师,如校本课程的内容引入到各教研组的教学竞赛活动中,校本课程教师的课时津贴与语、数、外教师等同;实行的校本课死了,你不要老是不耐烦,我每次跟你好好讲,那今年程开发成果认定奖励制等。另外,要建立关于校际合作资源共享机制,这样才能加大校本课程推进的力度,是校本课程得以持续发展的基础性保障。 

(五)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需要科学把握和处理的几个问题

1.校本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关系怎样?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校本课程在实施过程中容易联系在一起,有时甚至二者难以区分。澄清综合实践活动与校本课程二者的关系,对于我们更好地开发校本课程和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从二者联系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属于国家课程,是学校必须开设的一门必修课程。它不是一门校本课程,但需要利用校本开发的理念与技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性质是:国家规定、地方指导、校本开发。在实施上,综合实践活动课依赖于学校开发,也依赖于地方管理。②校本课程开发的类型有三种:选用、改编、新编。校本开发的课程范围指教育行政部门颁发的《课程计划》中规定的“学校开发的课程”,以及国家课程中的“综合实践活动”部分,也就是说,学校开发的校本课程也可以是实践性课程的形式。这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校本课程的基本关系。③二者课时可以结合使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设置实验方案》中说:“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规定的必修课,其具体内容由地方和学校根据教育部的有关要求自主开发或选用,综合实践活动的课时可与地方、学校自主使用的课时结合在一起使用,可以分散安排,也可以集中安排。”

从二者区别来看,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①权限上,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校本课程则是学校自主开发设计的课程,可以选修也可以必修。②从设计上来讲,综合实践活动课是达到国家规定基本教育目标的课程,特别强调学生基本学习能力的培养,校本课程更考虑学生的个性发展,但也考虑学校办学理念和学校特色。③设计过程上看,综合实践活动课是根据国情来设计的,校本课程是上容易误导教师们盲目仿效专家编教材的方式,而编出“校本版”的知识中心教材。

在校本课程开发的初期,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正处在成长阶段,校本课程的体系与结构都有待完善,适宜向教师提供一些参考性课程指南,但不适宜编写教材,待体系逐步完善学校开发能力逐步成熟之后,可以考虑编写活页教材,但必须经过严格的报审与审核程序。当然也可以是纲要式的、方案式的、活页式的、讲义式的,每年不断补充。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