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单元重点课文要花一节课的时间来细读
对于每一单元的重点课文,语文老师应该花一节课的时间,带领学生们来细读。抓好这一课的重要知识点,细读课文不是重新学,是在已经理解的基础上,带领学生们深度品读课文,告诉他们考点。这篇课文在考试中会出现在什么题型中,以及为什么出题老师会这么出题。
了解题型和出题意向,对于小学生们来说,是比重读一遍课文更有意思的事。甚至我也会让学生们来当出题人,比如当老师讲完重点段落的时候,哪位同学来说一说你会根据这一段落出个什么题?一般高年级的学生,课堂互动效果是最好的,他们出题的形式,老师们都想不到。但是通过这一节课的细读和互动,学生们对课文的理解,以及考试的要点就会更加熟悉了。
3、 引导学生如何去体会文章的内容,提高阅读理解的能力
很多家长都会问老师,期末怎么复习阅读理解呢?这可是拉分大题,语文又不像数学,你可以把同类型的题目,多刷几次,就能熟练掌握解题规律。阅读的素材千千万,我们可能在复习阶段做了100篇文章,但是考试的时候一篇也没考,学生还是对阅读理解的答题方式不得真谛,丢了很多分。那么语文老师在复习阶段如何抓好课本为学生提高阅读理解的能力呢?
课本上的课文都是已经学过的,那么对于已经学过的课文,首先我们考虑的是有没有遗忘?还记不记得上到这一课时,老师讲的内容。让学生们把笔记都翻出来,或者对着课本里的记录,自己说一说,我为什么在这一段后面写了一句话?我为什么在这一句话中的这个词语上画了一个圈?引导学生去体会文章的内容,就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的一种方式。尤其是小学语文的阅读理解素材,从课文中选择段落的机会也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