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于Unsplash
周末呢,更是玩得嗨,去海边玩沙子捡贝壳、爬山、湖边散步、郊野挖红薯……
每次见她们娘俩,孩子总是挽着她的胳膊,有说有笑,亲热得不行。我脑子里就装了好几个“为啥”:为啥她们家母子关系那么好?为啥她能把儿子养得像男闺蜜?
原来,答案都藏在手机里:蹭蹭往上涨的运动步数,是一种陪伴证明。
你对孩子好不好,孩子知道,手机也知道。
表妹在亲友群里诉苦,才上小学没多久的女儿,好像对自己很不屑。
数学题写不出来了,女儿不屑地看了她一眼,找爸爸去了;
玩猜谜语游戏,女儿瞟一眼她,说你还是不要参加了;
做数独,女儿隔过她,直接邀请爸爸和自己比赛;
……
她问女儿:“为啥都不让我参与?”
“你一个天天看‘小红书’、逛淘宝的人,能懂啥?!” 一句话怼得她哑口无言。
自从结了婚、有了娃,表妹觉得人生圆满,那根曾经时刻紧绷、提醒自己每天都要努力上进的神经,一下子松了。
下班后的她,常瘫在沙发上刷手机。书架上的书难得动一本,报的网络课程听不了几分钟就关了,健身房办了卡也懒得去……
苹果手机升级到ios12后,多了项“屏幕使用时间”功能。拿表妹的手机一看,最常使用那一栏,全是各种娱乐APP:微信、小红书、抖音、淘宝、韩剧TV……
图片来源于Pexels
沉迷于各种不必动脑子的娱乐软件,对自己来说,是放弃自我成长,对孩子而言,是父母懒散的状态、肤浅的活法和对人生的随意应付。
孩子会觉得,精神匮乏的父母,已经无法跟上自己成长的步伐,孩子自然在心里很“不屑”了。
将这些说给表妹听时,她不服:难道你就不玩手机?我当然也玩,但我的最常使用那一栏,和她千差万别:
常用“喜马拉雅”听各种音频:儿子爱听的故事、唐诗、儿歌、有趣的科普,我喜欢的名家讲座、读书会,等等;
碎片时间,会上“荔枝微课”,学习我感兴趣的课程;
用“keep”多是因为我在坚持运动。我跟着视频学,儿子在一旁有模有样地跟着我学;
儿子是吃货,我就常研究“下厨房”上的食谱,时不时给他送上一份惊喜,收获他的点赞。
儿子没觉得我痴迷手机,反倒常说:“妈妈,你和你的手机都好厉害啊!”
图片来源于网络
我想,他所说的厉害大概是,小小的手机里,居然装着那么多知识,而我,也因此在儿子面前显得渊博起来。
他一面赞叹我厉害,一面在我带动下,变得爱学习、爱思考、爱运动。
这些变化,时间知道,手机也知道。
知乎上曾有孩子这样提问:“当父母都玩手机时,我该做什么?”有人回答:“跟他们一起玩手机呗。”
笑过之后,是沉思:“痴迷”手机的父母和爱玩手机的孩子,二者之间多少有些关联。
当父母过度关注手机时,无形中给孩子做了负面榜样,也引发了孩子对手机的好奇。有样学样,孩子也玩起了手机。
图片来源于网络
宁波一位医生在采访中说,每天早上查房,几乎所有孩子都在埋头玩手机,而他们的家长,也大都坐在另一边玩手机。
有趣的短视频、刺激的游戏中,自控力较弱的孩子很容易沦陷。而且,长时间看手机,视力急速下降不说,还可能引起颈椎曲度变直。
据报道,郑州市民张先生无奈地表示,今年是孩子小升初的关键年,孩子却沉迷于手机网络,不让玩手机就不学习。
佛山高中老师赖奕洲告诉记者,他所在的学校,三分之二的学生都会在放学之后、午睡或者晚上睡觉前玩手机,睡眠和成绩都受到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