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名词解释50个,幼儿园课程的内容名词解释

首页 > 教育培训 > 作者:YD1662023-11-04 17:25:16

e.自闭症

广泛性发育障碍的一种亚型,以男性多见,起病于婴幼儿期,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言语发育障碍、人际交往障碍、兴趣狭窄和行为方式刻板。是幼儿园内常见的一种特殊儿童。

f.晨检

是幼儿园、为加强传染病防控工作而采取的一种措施,目的是为了早期发现感染传染病的幼儿。

g.一摸、二看、三问、四查

幼儿园晨检的步骤。一摸,幼儿有无发热现象,可疑者测量体温;二看,一般情况下,观察幼儿精神状态、面色等,传染病的早期表现,咽部、皮肤有无皮疹等); 三问,个别幼儿饮食、睡眠、大小便情况;四查,有无携带不安全的物品,发现问题迅速处理。

幼儿园名词解释50个,幼儿园课程的内容名词解释(9)

h.一日生活

根据幼儿的生活特点安排幼儿一天的生活,即对幼儿主要的生活内容,如吃、睡等活动在时间和顺序上予以合理的安排与划分。主要包括入园、离园、进餐、喝水、盥洗、如厕、睡眠等常规性生活活动。

i.过渡环节

在幼儿在园一日生活当中,除幼儿学习与活动之外的其他衔接与转换时间。

j.班级常规

幼儿园一日生活的各种活动中应该遵守的基本行为规则。它对于班级正常的保教秩序及幼儿发展本身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幼儿园名词解释50个,幼儿园课程的内容名词解释(10)

行为方面

1、亲子关系

父母与子女的关系,狭义的亲子关系指幼儿早期与父母的情感联系,即依恋;广义的亲子关系指父母与子女的互相作用方式,即父母的教养态度与方式。

2、依恋

幼儿和他的照顾者(一般为父母亲)之间存在的一种特殊的感情关系。它产生于幼儿与其照料者依恋的相互作用过程中,是一种感情上的联结和纽带。

3、安全依恋

依恋类型的一种。这类儿童与母亲在一起时能舒心地玩玩具,并不总是依附母亲,当母亲离去时,明显地表现出苦恼。当母亲回来,会立即寻求与母亲的接触,很快平静下来并继续玩游戏。

4、不安全依恋

依恋类型的一种,包括回避型和反抗型。

1)回避型不安全依恋

幼儿在母亲离去时并无紧张或忧虑,母亲回来,他们亦不予理会或短暂接近一下又走开,表现出忽视及躲避行为,这类儿童接受陌生人的安慰与母亲的安慰没有差别。

2)反抗型不安全依恋

幼儿对母亲的离去表示强烈反抗,母亲回来,寻求与母亲的接触,但同时又显示出反抗,甚至发怒,不能再去玩游戏。

5、自我中心

幼儿仅依靠其自身的视角来感知世界、不能意识到他人可能具有不同视角和观点的倾向性。

6、去自我中心

幼儿逐渐学会区分主体与客体,逐渐意识到自我,并尽可能找到自我在世界中的地位,因而能够在自我与世界、自我与他人之间建立相互联系的过程。

7、敏感期

指对特定技能或行为模式的发展最敏感的时期或者做准备的时期。也就是说,在某项能力对应的关键期内,该能力最容易发展。

8、最近发展区

幼儿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幼儿的现有水平,指独立活动时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另一种是幼儿可能的发展水平,也就是通过教育所获得的潜力。两者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9、大肌肉

走、跑、跳、踏、爬、投掷等动作都用到大肌肉,学前儿童大肌肉发展比较成熟。

10、小肌肉

手臂、手腕、手指的动作组合,及一些精细动作用到小肌肉,小肌肉发展较慢。

11、精细动作

指幼儿手部捏的动作、握的动作,屈的动作、旋转的动作等一系列精细动作。手部精细动作的发展与幼儿大脑发展密切相关。

幼儿园名词解释50个,幼儿园课程的内容名词解释(11)

12、手眼协调

人在视觉配合下手的精细动作的协调性。

13、感统失调

全称感觉统合失调,感觉统合是大脑的功能,感觉统合失调即为大脑功能失调的一种,也可称为学习能力障碍。感统失调通俗的说法是:"幼儿大脑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很轻微的障碍。"

14、分离焦虑

指婴幼儿因与亲人分离而引起的焦虑、不安、或不愉快的情绪反应,又称离别焦虑。

15、亲社会行为

又叫利社会行为,是指符合社会希望并对行为者本身无明显好处,而行为者却自觉自愿给行为的受体带来利益的一类行为。

16、攻击性行为

一种导致人和动物身体或情感受伤害的行为,或者是导致财物损坏或毁灭的行为。

幼儿园名词解释50个,幼儿园课程的内容名词解释(12)

上一页12345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