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底,山东潍坊的《国土空间规划提升行动方案(2019-2021年)》进入公开征求意见环节。
内文重新定义了潍坊的发展定位、空间布局与功能板块。值得一提的是,“青潍一体化协同发展”被列入城市发展重大课题研究。
随着青岛都市圈规划的推进,青岛与潍坊的串联更为紧密,交通项目接连传来利好,且还能辐射辐射周边地区的建设发展,成为山东城市群发展的焦点。
作为与核心青岛遥相呼应的城市,潍坊近年来也是大动作频频,力求通过自身快速发展,提升城市在都市圈中的作用。
这不禁让人想起2019年6月在网络上火了的潍坊市委*惠新安的一篇演讲。在率团赴南方五市考察归来后,惠新安与全市各级干部一起谈差距、聊短板,务实又深入。
可以说,潍坊着急了且在不断改变。
潍坊是一座怎样的城市?它积极拥抱青岛的底气在哪?今天库叔就来聊一聊。
潍坊城市风光 图源:视觉中国
文 | 白羽
编辑 | 李浩然 瞭望智库
本文为瞭望智库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在文前注明来源瞭望智库(zhczyj)及作者信息,否则将严格追究法律责任。
11898年的一天,山东潍县的田野上出现了一群“怪人”,他们的面孔不同于国人,装束迥异,带着稀奇古怪的设备在路上走走停停。
老百姓像看怪物一样在旁边窃窃私语,小孩子远远尾随这群人好奇地张望。
“怪人”的领头者名叫盖德兹,普鲁士皇家土木工程师。这年早春时节,在北京东堂子胡同总理衙门,清政府与德国签订了《胶澳租借条约》,德国租借胶澳(青岛旧称)99年,并允许德国在山东省内修筑两条铁路,其一即为胶济铁路。
盖德兹此行就是为铁路选线而来。根据他的设计,铁路从青岛途径潍县、张店、济南直达德州。实际上,铁路抵达济南后就没有继续延伸。
盖德兹选线与建成的胶济铁路线对比
与此同时,盖德兹还计划把铁路工厂设在潍县,考虑到位置、地势、面积、成本以及未来运营等诸多因素,这里是最合适的候选地,位居铁路线中段也可以兼顾两端维修。
然而,最后工厂却选在了青岛四方,四方由此成为中国机车车辆工业摇篮之一。
就在潍县与机车厂擦肩而过之际,一个锔锅匠在走街串巷时与前来传教的美国牧师熟络起来,听闻了许多关于青岛的故事。于是,他决定带着两个儿子到青岛谋生,他的大儿子先给德国人做修路工,后考入德国海军青岛水师工务局马尾船坞公司,成为公司下属锻工车间的一名学徒,一干就是7年,直到一战爆发才失业回家。
这位锔锅匠的大儿子叫滕景云,即后来被称为“中国内燃机之父”的滕虎忱。
他是潍坊现代机械工业的“开创者”,潍坊“动力之城”的招牌上就刻写着他的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