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在头条君看来,对于买车这种大宗消费来说,绝对不能被眼前的利于所蒙蔽。记得有一位同行朋友说过,车永远不会是一个快消品,售后、维修、配件都必须是有保证的。企业倒了,就意味着车辆连最基本的配件保养都会成为问题,换言之,你选择的这家车企能不能持续盈利,才是关键。
举例说明,对于动力电池而言,目前国内大多数车企都会采用宁德时代的产品,而对于采购小品牌电芯的产品来说,一旦动力电池产业进入优胜劣汰的“清洗”过程,这个问题就会相当棘手。即便车企会保证对产品负责到底,供货商的缺失也会让问题得到解决的周期无限延长,最终“坑”的还是消费者。
平心而论,对于汽车消费者,尤其是发展中的电动车消费者来说,“慕强心理”并没有什么不对。
关于价格
不得不承认,说到最敏感的价格,走访过7家新能源店的头条君也并没有完全搞懂。这虽然不是配置表上必备的信息,但从销售人员口中露出的那些信息,简直比整张配置表的内容更加复杂。
首先要清楚,在2019年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尚未出台的这一特殊时刻,每家车企应对政策的策略是完全不同的。例如广汽新能源就承诺,但凡在2019年3月31日前完成购车上牌的,依旧享受2018年的补贴政策,并保证店内随时有现车,基本上打消了消费者的顾虑。
让人琢磨不透的是小鹏汽车。2018年12月12日,小鹏汽车的第一款新车小鹏G3正式上市,为打响第一枪,小鹏汽车特地推出了限时优惠政策,截止日期为2019年的1月31日。
因此,自2月1日后,小鹏汽车实际上已经有过了一轮涨价(或者可以认为是恢复原价),理论上和补贴政策没有半毛钱关系。
而在此基础上,小鹏汽车虽然官方承诺按照18年补贴政策售车,但参考实际情况却并不是那么可信,因为第一批量产车最快也要6月份才能交付,对于未来,即便直率的厂家直营店销售小哥也不敢轻易预判。
当然,还有特例如威马新推出的保价计划,即在3月31日前交付大定及额外的1万元保价金,就可享受2018年补贴政策。而如果补贴退坡幅度不及1万元,多余的部分还将退回给用户。但在冗长的条款说明中,却同样对地方补贴有着严苛的限制,具体内容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