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门广场门前是什么街,天安门广场正门是哪里

首页 > 历史 > 作者:YD1662022-11-19 19:15:27

民国年间,在前门大街上的通三益干鲜果局。

再往南走,以卖秘制秋梨膏而驰名海内外的通三益就到了。它始建于清嘉庆二十年(1815),是老北京一家久负盛名有着三间门脸儿的干果海味老字号。因为它是通州三益贞南货店的分号,所以取名通三益。最让通三益扬名的要算这个店按清朝宫庭秘方自制的“醉翁秋梨膏”,现在叫“青松秋梨膏”。

天安门广场门前是什么街,天安门广场正门是哪里(9)

通三益南边路口可以看到位于肉市里的百年老字号全聚德,它创建于清同治三年(1864)。全聚德中暗含着创始人杨寿山的字全仁,取“以全聚德,财源茂盛”之意。因清朝时没有烤鸭这个词,当时叫烧鸭,所以全聚德诞生时叫烧鸭店,又因其烤鸭的制作方法是挂炉烤制,也叫挂炉铺。1964年,在肉市胡同店铺的前面盖起了楼房,并在新旧楼间修建了天桥,扩大了经营面积。

天安门广场门前是什么街,天安门广场正门是哪里(10)

再向南行,有一家颇有名气的烧麦馆,也是因为皇帝的光顾而出名的都一处。都一处开业于乾隆三年(1738),至今已有283年的历史了。据传说,乾隆十七年(1752)除夕,夜半时分,有位“大人物”一时兴起,领了两个侍从,乔装改扮,瞒了家人,悄悄来到京城大街。他本想出来寻个热闹,不想所有的店铺都关门了,只有一座门前挂着“李记”旗号的小酒楼里还传出店小二的吆喝声,于是便进店坐下,要了几样小菜,觉得很可口,问伙计:“酒店叫什么名?”伙计答:“小店没名。”这人听后,看了看周围,听着外面的鞭炮声,很感慨地说:“这个时候还开门,京都只有你们这一处了,就叫‘都一处’吧!”这件事,店里的人谁也没放在心上,但忽然有一天,十几个太监给李家酒店送来一块写着“都一处”的虎头牌匾。大家这时才明白,除夕晚上来喝酒的那个人是乾隆皇帝。于是店里的人把皇帝亲书的牌匾端端正正地挂在店中,乾隆皇帝坐过的椅子也供了起来。就这样,乾隆皇帝在都一处喝过酒,都一处有“宝座”,使都一处很快兴旺发达起来。

天安门广场门前是什么街,天安门广场正门是哪里(11)

说起前门大街的热闹,鲜鱼口街是不能不提的。这条街隔着前门大街与大栅栏街相对,建于明代,清代始成规模。这里的店铺密度和客流量一点儿都不亚于大栅栏。要买头上戴的,这里有马聚源帽店和黑猴帽店。“头戴马聚源,身穿瑞蚨祥,脚踩内联升,腰缠四大恒”,这流传在老北京的顺口溜,说明马聚源的帽子位居清末北京帽业之首,是名牌儿。黑猴帽店就更有故事了。

明末清初,山西人杨小泉带着一只黑猴儿来到京城,在鲜鱼口内开了一家帽店。杨小泉将黑猴儿整理得干干净净,让它在店内出入迎接客人。忙的时候,杨小泉只要对黑猴儿喊一声:“去,把门打开。”黑猴儿便乖乖地走到店门口,拉开店门,然后等客人进门后,它才离开。这使京城的人感到惊奇,干脆就把杨小泉的帽店称为黑猴儿帽店了。

鲜鱼口里的药店也是出了名儿的。1933年,一种中国人研制的闻药取代了日货宝丹而独占鳌头,它就是位于鲜鱼口长巷头条北口,坐西朝东的小药铺长春堂研制的避瘟散。当时流传着这样的顺口溜:“三伏热,您别慌,快买闻药长春堂,抹进鼻子里通肺腑,消暑祛火保安康。”

天安门广场门前是什么街,天安门广场正门是哪里(12)

上一页12345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