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曲《包青天》中这样唱到“开封有个包青天,铁面无私辩忠奸,江湖豪杰来相助,王朝和马汉在身边……”每每提起包拯这个人物,我们的眼前总是会浮现出一个,刚正不阿,铁面无私,正气凛然的形象。因为民间相传其黑面形象,因此被称为“包青天”。黝黑的皮肤,眉间的月牙印记成为了后世人们对他的印象。但就是这样一位正义,传奇的人物却并没有像一个普通人那样寿终正寝,着实令人惋惜。
一生行事,正气凛然
包拯,生于公元999年,至公元1062年去世,字希仁,安徽庐州人,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清官,断案如神,清廉正直,也因此被人们称为“包青天”。包拯于宋仁宗天圣五年,也就是1027年,考中进士,因此被宋仁宗授任为大理评事,出任建昌县知县。但却因其父母年迈,需要赡养,向朝廷提出回到合肥附近任职,但回去后,其父母不希望包拯离开,于是包拯便辞去官职,在家赡养父母,待到守丧期满后,经同乡父老乡亲多次劝勉,才赴京任职,由此可见包拯是一个至孝之人。
包拯在为官期间多次向宋仁宗弹劾官吏,上至宰相驸马,下至恶行满贯,残害百姓的贪官污吏。有一个叫王逵为官期间压榨百姓,待到包拯听闻到那王逵的种种恶行之后,就有了七次弹劾王逵的故事,甚至民间传说第七次面对宋仁宗弹劾王逵时,包拯指着鼻子骂宋仁宗,甚至连口水都喷溅在了宋仁宗的脸上。但宋仁宗对此也无可奈何,只能将脸上的口水拭去,继续让包拯骂,直到等到包拯骂累了,他才仿佛得到了解救一般。虽然这只是传说,但不可否认的是,包拯的正直与无私,确实使他得罪了很多人,招惹到了不少的仇家。
死于毒*?诡异蹊跷包拯一生行得端,坐的正,因为他刚正不阿的性格导致他得罪了很多人,因此包拯的死亡也是充满了蹊跷。从发病到去世总共只经过了十三天,相对于疾病来说,这个速度实在是太快了一些,反倒更像是被人下毒,毒发身亡最大的特点便是快。
一直到1973年,合钢二厂进行扩建,在其附近发现了一个与周围格格不入的小土坡,然后经过多方面勘察发现,包公墓才得以重见天日。考古专家们在包拯墓中,从包拯的遗骨上发现了“汞”这种重金属,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水银,我们都知道水银作为一种重金属,具有极强的毒性,很容易引起人体产生痛痛病和水俣病,长时间生活在高汞环境中,很容易导致死亡。因此包拯死于水银中毒的可能性是有的。
仁宗陷害,还是另有其人前面说到,包拯的遗骨中检测出了水银的成分,因此后世很多的人便认为是宋仁宗毒*了包拯,因为包拯在面对宋仁宗时敢于直言,因此遭到了宋仁宗的忌恨。但事实上宋仁宗是一个连宫女太监都不愿意惩罚的人,甚至相传有一位大臣揭露了宋仁宗的隐私,就是这样的情况下仁宗也并未深究,更何况包拯是为了北宋王朝的政事而直言相劝,在包拯下葬时,甚至同时出动了21具棺材下葬,为的就是不希望被包拯的仇家找到。虽然考古专家们,发现包拯墓时,墓内已经遭到了破坏,但“仁宗”确实是名副其实,因此仁宗因为忌恨而毒*包拯的可能性便非常小。再者包拯作为北宋时的重臣,深受器重,处理国家政事,相比于蔡京、丁谓等奸臣之流,真的是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下,宋仁宗又怎么会忍心自断一臂呢。
- 考古专家根据包拯遗骨上的水银推测出,包拯专心于工作,时常工作到深夜,利用药品调理身体时,而在古代,朱砂作为一种药材经常被使用到,但碍于古代人们并没有认识到水银对人体的危害,因此包拯将朱砂伴以药品一同食用,而朱砂中便含有水银,时间一长,水银在体内积攒到一定的程度,最终导致病变,毒发身亡,着实令人感慨。
- 但还有一种看法认为但同时古人也有利用水银保存尸体的习惯,尤其是北宋,再加上当时包拯在人们的心中形象十分高大,因此人们在包拯的棺材内放入水银,以此希望包拯永世流传的可能也是有的,所以并不能判断水银是否为包拯死亡的真正原因。
结语
包拯,一个平民心中的青天大老爷,一个皇帝心中的忠臣重臣,一众宦官小人的眼中钉肉中刺。他使北宋的地方人民,有所希望,包拯的死着实令人感到惋惜,但他敢于直谏,清廉正气,为官一方,造福百姓,他将自身的全部都奉献给了北宋王朝,最终却不能寿终正寝,这可能便是“好人不长命,祸害遗千年”吧。但不管怎么样,我们都应该对这样一位贤者感到尊敬,并将他的精神永世流传下去。
参考资料:《宋史》、《包公案》
图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