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冯太后,冯氏(442年—490年),长乐信都(今河北冀县)人,是北魏文成帝拓跋浚的皇后。在中国历史上,人们习惯地称她为“文明太后”。“文明”,是她死后所加的谥号。
冯太后的才能、识见和在历史上的大名,适足以与汉之吕后、唐之武则天相媲美,其好名声甚至超过了后二位。而与吕、武相比,其才能却远在吕后之上,与武则天也是伯仲之间。
这样说并非无据,完全是因为她开创了一个时代。不但她本人谋略超群,对北魏社会进行了大胆而卓有成效的改革,而且还培养出了对中华民族具有深远影响的一代君主——北魏孝文帝。
她垂帘听政二十余载,彻底洗去了鲜卑民族与生俱来的野蛮习性,为鲜卑民族融入汉民族起到了强力的推手作用。她不仅因此成为北魏、甚至是中国历史上成功的政治家,而且赢得了孝文帝的敬重。
当然,当她退居后宫,放下威服四方的权杖,她也就成为一个正常的女人了,也就有着一个正常女人的自然的需求。
尤其是作为一个垂帘听政的太后,一个精明的政治家,她畜养男宠,应该也有一种显摆威权的意思。但她爱的男宠,不但长得英俊,也很有才干,多是她的当朝大臣,与她志趣相投,都是忠心皇室,谋略治国的能臣。
与后世武则天的男宠有着本质的区别,也正因此,后世的史家对她颇为宽容,对她的男女之事并不过多渲染,而是对她的社会改革、促进民族融合等成就给以积极肯定,并推崇备至,称她是一代奇女子。
流落皇族之裔
冯氏的先祖在南北朝时期也曾显赫一时,冯氏也属皇室后裔。当初,后燕(慕容氏)被北魏(拓跋氏)灭亡后,其残余势力北徙辽东建立北燕,后政权几经易手,最终落入权臣冯跋之手。
冯跋是汉人,尽行汉法,北燕政权的鲜卑特性已尽行废弃。冯跋崇儒,为政以宽。轻徭薄赋,劝课农桑,在位22年,境内大治。
冯跋死后,其弟冯弘自立为北燕主,尽弃冯跋仁德之政,大肆*戮以立威。*害对象不仅及于外臣,而重点却放在皇族子弟身上,包括太子冯翼,以及冯跋的直系子孙100余人,几乎都未能幸免。
这种来自亲人的白色恐怖,使得整个冯氏家族陷于恐慌之中,相率奔投北魏,这其中也包括冯弘的几个儿子和女儿,如冯崇、冯朗、冯昭仪等。
而出逃北魏的冯朗就是文明冯太后的父亲。
冯朗到北魏后,先后出任秦(治今甘肃天水)、雍(今陕西西安)二州刺史,封西城郡公,后在权力斗争中遭人诬陷,以谋反罪被太武帝下令诛*。
依律,子女亦遭籍没入宫为官奴。就这样,冯氏随其姑姑进入北魏后宫。所幸的是,她的姑姑后来被太武帝拓跋焘看中,册立为左昭仪,冯氏也随之除籍,她们在后宫的地位才稍有改变。
冯氏在其姑姑冯昭仪的精心培养教育下,不但通晓汉文经典,而且宫中礼数娴熟周全,她本人又出落得亭亭玉立,光彩照人,透着与生俱来的成熟风韵;举止端庄,温文尔雅,让人见而心动。因此,很快得到太子拓跋浚的垂青。
北魏正平二年(452年)三月,中常侍宗爱谋*了太武帝。兴安元年(452年)十月,作为太武帝嫡孙的13岁的拓跋浚即位,是为文成帝。立即册封10岁的冯氏为贵人,4年后,被正式册立为皇后。
也就在这一年,文成帝立两岁的儿子拓跋弘为皇太子。按照北魏“立子*母”的传统,拓跋弘的生母李贵人被赐死。因冯皇后是嫡母,遂负起抚养拓跋弘之责,视如己出。
少年夫妻,自是恩爱缱绻。文成帝拓跋浚在北魏历史上是一个有为之君,冯皇后也很贤惠,对文成帝的乳母常氏恪尽妇礼,对文成帝之子拓跋弘尽心哺养,朝廷上下对她是一片赞誉之声。
可好日子还不到十年,她与文成帝的鸳侣生活就画上了休止符。拓跋浚竟英年早逝,崩于平城。那时她才24岁,感到天都要塌了,万念俱灰。
三日后,按照北魏旧俗,要焚烧文成帝生前的御衣器物等,谓之“烧三”,朝中百官和后宫嫔妃一起亲临现场哭吊。冯后悲哀不已,她要随文成帝一起去,因此,当火光燃起时,她慨然跳进了熊熊烈焰中赴死。
多亏内侍们眼疾手快,将她救了出来。正是这一跳,她赢得了举朝的尊敬,也奠定了日后她在政治上左右朝政的软实力。
和平六年(465年)五月十二日,即文成帝死后的第二天,12岁的太子拓跋弘柩前继位,是为献文帝。冯皇后被尊为皇太后,垂帘听政。
皇太后正值青春,又久历人事,盛年守寡,心情枯寂。可当时朝廷上权臣虎伺,暗云密布,她没有心思伤情移情,而是勇敢地面对血雨腥风的残酷的政治斗争。
文明太后初试锋芒,就显露出了干练和铁腕才能
拓跋弘年幼初立,冯氏又是女流之辈,对政治又是一窍不通。朝中的大小事情尽决于侍中、太原王、车辕大将军乙浑。乙浑骄横跋扈,认为孤儿寡母软弱可欺,哪里把皇帝和太后放在眼里。
乙浑的跋扈,使他把许多游戏规则抛在了一边,甚至到了利令智昏的地步。他公开降诏或盗用皇帝的诏令,肆无忌惮地诛*异已。朝廷上一些正直的大臣和忠于皇室的将军都被乙浑以各种罪名*掉了,整个帝国愁云惨淡,陷入白色恐怖之中。
主少国疑,而一些趋炎附势之徒也立刻转向,向乙浑宣誓效忠。面对被*大臣绝望的哀号和飞溅的鲜血,献文帝每次上朝都战战兢兢,汗湿脊背。
每下殿,就惊惧地躲在冯太后的怀中痛哭。冯太后也是无计可施。此时的江山虽美,他们却如砧上的羔羊一般,似乎只有日暮下的哀嚎了,母子二人唯有相对饮泣而已。
起初,文明太后对乙浑滥*无辜也心存畏惧,不敢出一丝儿的怨言,更遑论指责他了。她甚至采用了匪夷所思的贿赂的方法,多予赏赐,封他为丞相,希望他有所收敛。
太后母子以这种示弱的方式来委曲求全,不但是大臣寒心,气滞,愤然挂冠而去;也无疑于以羊饲虎,极大地提起了乙浑的食欲,膨胀起了他的胃口。乙浑开始磨利牙齿,开始向皇帝宝座啃啮了。
天安元年(466年)二月间,乙浑几次三番地对安远将军、吏部尚书贾秀蛊惑说:“以你对国家的贡献,应请求朝廷加封你妻子公主的名号。”
贾秀不受挑拔和诱惑,他对乙浑的僭越用心洞若观火,淡然反讽道:“我辈庶姓,世受皇恩,今致富贵,已经满足,哪配称公主?且我贾某愿忠于今朝而死,也不会自不量力,有不忠之举,致贻笑后世!”
乙浑大怒,恶狠狠地骂道:“老奴官,不识时务。看来你是找死!”贾秀便把此话告诉侍中拓跋丕(后改为元丕),拓跋丕便知乙浑谋反已是迫不及待的了,便急告冯太后,早作布置。
至此时,文明冯太后才猛然清醒,乙浑要的,不仅仅是满足于专擅朝政这么简单,他的胃口是要吞噬掉整个大魏江山啊!
冯太后第一次面对政治难题,她没想到竟是这么血腥和残酷,是如此巨大的风暴。怎么办?是坐以待毙,引颈就戮,还是反戈一击?
求生的*使她选择了后者。因为只有反击一搏,说不定还有生理。“困兽犹斗,而况人乎”?冯太后决定利用太后之尊和皇帝的招牌来阻止乙浑的政变野心。
她秘密地召见皇族成员拓跋丕、拓跋贺以及忠于皇室的牛益得等人,请他们秘募死士,暗作布置;一方面派人监视乙浑,并用重金和爵位收买乙浑府中的家臣,作为眼线。
拓跋丕等人将招募来的死士装扮成内侍、宿卫或和尚,趁入宫议事之际,秘密送入宫中,竟瞒过了乙浑的耳目。另一方面,乙浑府中的卧底也不断送来乙浑准备政变的消息,冯太后因此对乙浑的一举一动了如指掌。
就在乙浑准备发动政变的前夜,冯太后和小皇帝合演双簧。冯太后夜半紧急宣召乙浑进宫,谎称小皇帝病危。乙浑正沉浸在登基的美梦中,因此,根本就没有把年轻的太后放在眼里,也便没有想到其中有诈。乙浑带着一杆人来到皇宫,被黄门侍郎挡住。曰:太后口谕,深宫禁苑,圣躬欠安,请乙浑入内议事,其他人等宫门外候见。
乙浑也没多想,就迅速进入圈套,被太后招募的死士拿下。
接着冯太后下诏,宣布乙浑罪行,诛灭九族,除首恶者,胁从者不予追究。其他人一见事已至此,也就一哄而散。
文明太后初试锋芒,就显露出了果敢善断、干练铁腕的政治才干。
乙浑集团覆亡后,文明太后便以雷厉之势整顿朝纲。她临朝听政,发布政令,罢黜贪官污吏,实行俸禄制,奖励耕织。北魏政局为之丕变,民间对太后的颂扬之声不绝如缕。
冯太后帷薄不修,献文帝以之为耻
一年后,献文帝的长子拓跋宏降生,冯太后果断地归政于献文帝,自己退居深宫,专心抚育拓跋宏。提升自己的哥哥冯熙为太傅,扶助14岁的献文帝。
献文帝亲政以后,颇想有所作为,他对冯太后重用的宠臣,多予以斥逐,而提拔重用了一些自己的人,组成起自己的权力班子。起初,冯太后对献文帝的所作所为虽有腹诽,但也不便过多干预。
到了皇兴四年(470年),冯太后便再也忍无可忍了。
事情是从冯太后的面首李弈身上引起的。
冯太后虽然退居二线,但朝政大权仍然牢牢控制在手,献文帝事事不敢自专,均得向太后禀报后才能下旨。而随着年龄的增长,献文帝的政治雄心在冯太后的荫影下,始终得不到伸展,母子之间由此产生了矛盾。
恰在此时,即皇兴四年(470年)10月,相州刺史李因罪被人告发,因李与尚书李敷(李弈之兄)为莫逆之交,李为自保,便在主审官的暗示下,竟诬称李敷是其同伙。献文帝借机以不臣之罪将李弈兄弟枭首。冯太后失去了床枕之人,竟一时要死要活,不顾廉耻,大放悲声。
冯太后发下毒誓,你不让我逍遥快活,我也不会让你有片刻的消停日子。
从此,冯太后逐渐从后宫走出,有意处处干政。其实,冯太后并没有政治野心。她从466年诛*乙浑,因为皇帝幼弱,她不得不临朝听政,到469年献文帝长大,她主动还政于帝等来看,她没有过重的权力欲。
现在之所以主动跳到前台,完全是情感所致。因为冯太后的掣肘,献文帝动辄得咎。时间一长,他感到做皇帝毫无生趣可言,加之他生性喜好黄老(道)、浮屠(佛)之学,常与道士和僧人一起高谈玄理,面对太后的逼迫,也渐渐厌倦了国政,终致心灰意冷起来,唯以酒色自娱。
他只得把皇位让给5岁的幼子拓跋宏,自己当起了太上皇。《魏书·天象志三》记载:“上迫于太后,传位太子”。这一年,拓跋弘18岁,正是奋发有为的年龄,可在冯太后的淫威下,只得自毁前程,断臂求生。
拓跋宏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孝文帝。他年级虽小,但聪明颖睿,极得冯太后欢心,整天躲在书斋里,心无旁鹜,一心只读圣贤书,任由冯太后垂帘听政。
但献文帝退位后,并不甘于寂寞,也不愿意完全放弃手中的权力。不仅朝廷上重要的国事要向他奏闻,他还屡屡颁布诏书行使大权,甚至经常以太上皇之尊率兵北征南讨,巡行各地,考察民情,处理政务,一时颇有政声。
不久,献文帝应召前来晋谒冯太后,被伏兵一拥而上拿下,软禁起来。随后,冯太后派心腹携带鸩酒,以犒赏献文帝为名,不动声色地鸩*他于平城永安殿,时年23岁。对外则宣称献文帝是中暑暴病而亡。
冯太后以太皇太后的身份再次临朝听政.
冯太后一次在接见南朝齐的使臣刘缵时,江南人物,风神萧散,仪态俊美,气度儒雅不凡,冯太后见而倾心,故意与之盘桓。脑中所思都是风月。
正是冯太后在床帷之间划出的边境,使南齐在江北有了立足之地,以后屡屡兴师犯边,成为北魏严重的边患。冯太后死后,孝文帝迁都洛阳,几次兴兵南伐,都无果而终。
可见在男女私情上,女人常为感情所蔽,做出白痴之事。
公元490年,冯太后终因纵欲过度而死,时年49岁,谥文明太后,葬于永固陵。
冯太后临死时,害怕大权旁落,就把冯熙的两个女儿冯润和冯清召进后宫,先后成为孝文帝皇后,意图延续冯氏政权的连续性。
但由于女人善妒的天性,姊妹之间内讧不断,先是妹妹冯清被姐姐冯润排挤出宫,废为庶人,后又因冯润红杏出墙而被赐死。
这真是人算不如天算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