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三月,韶关迎来了一出大戏《张九龄》,掀起了新一波“九龄热潮”。
3月22日、23日一连两个晚上,以“岭南第一名相”在梅岭劈山开道为故事原型、文汝清主演的新编历史题材粤剧《张九龄》在韶关剧院公开演出。
此次广东粤剧院将韶关历史名人张九龄的故事搬上粤剧舞台,展现张九龄气节和风度,助推了韶关打造“九龄故里”的城市名片,也进一步向世人展现“九龄风度”。
九龄“回家”!与“九龄”相关的点点滴滴再一次为故乡人津津乐道。张九龄故居祠堂、九龄园、始兴隘子风度村、张九龄纪念公园,还有风度步行街、风度书房,多所中小学校以“九龄”或“风度”命名……韶关作为唐代著名贤相、岭南诗祖张九龄的故乡,“九龄风度”的印记在这里传承了千年。
张九龄故居祠堂前,春水荡漾。
张九龄故居祠堂
以桂花喻高洁
从韶关市区到张九龄故居祠堂的车程要一个多小时。山路弯弯,一路上行。
据历史记载,张九龄故居位于始兴县隘子镇湖湾村石头塘,始建于唐上元二年(公元675年),是张九龄的父亲张宏愈迁始兴隘子石头塘村时所建,距今已有1340年历史。张九龄故居坐西朝东,背靠七星墩山峰,前有一口荷花池塘,是典型的青砖红木客家民宅。故居祠堂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建筑面积864平方米,由3厅、2院、12厢房组成,内设宗祠,有张宏愈、张九龄父子牌位。
此处地灵人杰。据当地民间说法,七星墩峰与天上北斗七星形状相似吻合,而石头塘村山岗背靠七星墩峰,龙脉一直延伸到此处,天时地利人和,所以出现了张九龄这样的杰出人物。
张九龄故居的天井。
如今的张九龄故居祠堂由后人重建而成。据讲解员介绍,2009年10月因张九龄故居建成年代久远,破损严重,有坍塌的危险,经张氏后代宗亲四处筹措,在韶关市有关部门的支持下,成立了张九龄文化研究会,并着手启动筹款大修祠堂工作;2010年农历九月初八,张九龄故居祠堂重建工程正式动工,工程在原址按旧貌重建,主要对故居祠堂的上厅、中厅、门厅等三厅进行翻修,对两侧12间厢房、左右2个庭院进行重建,修葺一新的张九龄故居保持了历史原貌的结构和风格。2013年10月重修竣工后,来自泰国以及北京、河南、海南等国内12个省市的3000多名张氏后裔齐聚始兴县隘子镇石头塘村寻根祭祖。
与南都记者一同来看故居的韶关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院长仲红卫教授表示,这个重建的故居祠堂面积比较小,而张家在唐代是世代为官的显赫大族,宅第当年肯定更大更气派。张九龄聪慧能文,弱冠登进士第,长期在京做官,却又数度因为贬谪等原因回到故乡。其故居还是留下了张九龄的深深印迹。
在九龄故居祠堂旁,有一棵150年树龄的“宰相桂”。景区讲解员介绍,一千多年前,年幼的张九龄在这里栽下了一棵桂花树,现存的桂花树是张九龄所栽种原树的旁支,树龄也有150年了。学堂上,先生用桂冠(用桂花枝叶和桂花圈成的圆形花环)奖励表现好的学生,以激励学生好好学习,发奋图强。小九龄回家后将老师奖给他桂花花环的意义、古代诗人对桂花树的赞誉以及想在院子里种上一棵桂花树的想法都详细地向母亲禀告,父母亲同意小九龄引种桂花树的想法,于是小九龄和父亲一起栽种了这棵银桂(现宰相树)。据说,“桂冠”的说法就出自此处。
“宰相树”至今枝繁叶茂。
在池塘边,还有一块后人竖立的牌子,上面写着张九龄的《感遇》诗之一: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仲红卫说,这首诗是张九龄以兰花和桂花自比,用隐喻的手法来表明自己的高洁人格。这说明一个人只要立身修养,为国为民做事,人民群众就一定会牢记他,就会流芳千古。始兴人民现在也是以张九龄为骄傲,努力继承张九龄的精神。重建九龄故宅就是为了继承张九龄的人格高洁,进一步弘扬和发展忠诚国家、热爱人民的民族精神。
从九龄故居延伸到Y384乡道弯弯曲曲的道路旁,还有一条千年古道。景区讲解员表示,古驿道现存遗迹长度约1.5公里,修建于唐朝,相传是张九龄的父亲张宏愈落居在石头塘之后,为了方便出行,用河卵石砌成的一条小道,至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历史上古驿道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曾是当地村民通往墟镇、外界的唯一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