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明朝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汉人王朝,它的强硬和骨气都是前所未有的,尤其是“不和亲、不纳贡”的国家政策更是让后人们纷纷怀念这个刚毅的王朝。关于明朝灭亡的原因一直众说纷纭,有人说是因为崇祯皇帝才能平庸,不会治国理政导致国家灭亡;有人说是因为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和清军的猛烈进攻导致国家灭亡,这些说法虽然都有道理但是也过于片面,明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是当时寒冷的“小冰河气候”。
“那些年”中国的“小冰期”“小冰期”这一概念提出于一九三九年的美国加州,但是在中国和世界范围内已经存在了几千年,小冰期的具体表现为温度和降水的急剧变化,从而导致极端寒冷的天气,尤其是对于以农为本的中国古代社会而言,小冰期会使土地龟裂、降水减少,或者带来大范围的冻害。
在这种情况下就会产生大量*的农民,他们四处逃散最终成为危害社会安定的流民,最终爆发大规模的起义,对国家的冲击力度不可小觑,历史上很多王朝就是因为遇上了小冰期气候才会灭亡。
中国历史上的第一小冰期出现在周朝,延续时间长达三百三十年。根据史*载,当时的气候寒冷到常年不结冰的长江地区都出现了大范围的寒冻,汉水结冰,大批牛马被冻死,而且寒冷的天气经常伴随着冰雹,使农业生产受到了极大的破坏。
在周厉王和周宣王统治的时代,就已经出现了因为寒冻而导致的大旱,大旱必然导致灾民,西周也在这种情况下走向灭亡。后世又出现了三次严重的“小冰期”,分别在魏晋南北朝、宋朝和明清时期。
“明清小冰期”明朝因为寒冷的小冰期而灭亡,但是在清军入关后也要面对这种寒冷的天气,小冰期横跨明清两代,时间长达三百年之久,因此也被成为“明清小冰期”,而清朝之所以能不受天气的影响,主要是因为他们处在灾害较弱的关外地区,而且游牧的生活也让他们习惯了寒冷的天气。
从朱元璋建立明朝开始,整个明朝都是处在寒冷的气候当中的,明代的寒冷程度超过了任何一个朝代。从明英宗朱祁镇到明朝末年,明朝都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寒冷,史*载:“武宗正德元年冬,广东琼州府万州雨雪,正德四年,广东潮州陨雪,厚尺许”、“孝宗弘治十一年夏,临安大风寒甚,民多有冻死者,鸟雀亦多冻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