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冷研作者团队-李谨言
字数:3491,阅读时间:约12分钟
编者按:明朝灭亡于1644年,距今已有近400年,然而究其原因,却始终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以往,史学家们多从政治、经济、军事等角度进行阐释,但近年来,不少学者开始从自然环境入手,以全新的视角来审视明清易代这一重大历史事件。这也就是所谓明朝亡于“小冰河”。那么,这个说法对吗?
▲“小冰期”这一概念,最早是1939年由一位叫做由弗朗索瓦-埃米尔·马泰的气候学家提出来的
所谓“冰河”,也就是冰期,是指地球表面有大规模冰川覆盖的地质时期。迄今为止,地球总共经历过三次大冰期,分别是寒武纪晚期大冰期、石炭纪/二叠纪大冰期与第四纪大冰期。除了大冰期之外,还有持续时间相对较短,但更为频繁的冰期,被成为小冰期。我国至今已经历过四次小冰期。第一次是在殷商末年至西周初年,第二次是从东汉末年至西晋初年,第三次是从唐朝末年至北宋初年,第四次是从明朝中期至清朝中期。
▲从1635到1666年的30年间,全球共发生大规模叛乱与革命共49次,而这其中就包括了明末的李自成起义
气候变化作为历史进程中一条不易察觉的线索,可以说是无时不在,无处不在。中国现代杂文家、历史学家邓拓(笔名邓云特)曾在《中国救荒史》一书中论述道: “农民穷乏饥饿,既达极点,流移死亡之现象,继续扩大,则农与城市中之普遍暴动,势不可免,所谓‘挺而走’者是也……”由此可见,像小冰期这种剧烈的气候变迁会对一个国家的社会发展造成何等的影响。出现在明朝中期至清朝中期的这次小冰期史称“明清小冰期”,据传长江曾因此结冰长达一个月,洞庭湖更是结冰厚达一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