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鲁国举行郊祭。按惯例,祭祀后会把祭肉分发给大夫们。然而这次没有孔子的份儿。
显然,孔子已被鲁国执政阶层踢出局。
鲁国容不下孔子,这让他非常失落、失望。
于是他不得不考虑到其它国家寻找出路,周游列国的旅程也就开始了。
这时,孔子已是55岁。
可见,孔子周游列国的主要原因是,他在祖国鲁国政坛落败,难以容身。
因而,他希望去其它国家得到重用,以便推行他的儒家政治思想主张。
孔子周游列国的效果鲁定公十四年(公元前496年),孔子带领弟子离开鲁国,到了第一站卫国。
卫灵公夫人南子召见了孔子,卫灵公也很尊重孔子,按照鲁国的俸禄标准发给孔子俸粟6万。
但是并没给孔子什么官职,更没让他参与政事。
孔子在卫国住了约十个月。有人进谗言,于是卫灵公对孔子起了疑心,派人监视他的行动。
卫国显然呆不下去了,于是孔子带着弟子们打算去陈国。
在路上,由于误会被人围困。逃脱后,孔子就返回卫国,卫灵公亲自出城迎接。
此后,孔子几次离开卫国,又几次回到卫国。这主要是卫灵公对孔子的态度不稳定,加之孔子也没有其它去处。
孔子到了曹国,君主曹伯阳没接见他。
到了宋国,宋国司马桓魋讨厌孔子,扬言要加害他;
到了陈国,不料陈国派人将孔子师徒围困在半道,使得所带粮食吃完,绝粮七日,差点饿死。
路过郑国时,孔子在都城与弟子失散,就独自在东门等候弟子来寻找,颓丧的样子被路人嘲笑为“丧家之犬”。
可见,只有卫国君主看得起孔子,但是敬而不用,在其它国家都受到冷遇、拒绝。
那么问题来了:孔子去的都是些小国,为什么不去几个大国呢?
其实,他到大国差点成功的。
例如孔子师徒两次被困在途中,恰好在楚国边境,被楚国人搭救;
他也曾在晋国边境,参观过黄河盛景,感慨道:“美哉!水洋洋乎,丘之不济,命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