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载垕(又作朱载坖[jì],1537年3月4日—1572年7月5日),世宗朱厚熜第三子,明朝第十二位皇帝,年号“隆庆”。1566年即位,在位7年。
1539年(嘉靖十八年),朱载坖受封裕王。1549年(嘉靖二十八年),庄敬太子朱载壡无子而薨,按次序应立朱载坖为皇太子,但世宗始终未立新储,其弟景王朱载圳亦觊觎皇位。1565年(嘉靖四十四年),朱载圳死。1567年1月(嘉靖四十五年十二月),世宗驾崩,朱载坖才得以登上皇位,改元隆庆。他在位期间,将政事委任徐阶、高拱、陈以勤、张居正等阁臣,兴利除弊,又重用谭纶、戚继光、王崇古等帅才,加强边防。经过一番整顿,国势有所起色,实现了隆庆开关和俺答封贡两件大事,为万历中兴的局面奠定基础。
但他本人则纵情声色,导致身体每况愈下。1572年7月5日(隆庆六年五月二十六日),朱载坖驾崩,享年三十六岁。庙号穆宗,葬于十三陵之明昭陵。
13、明神宗朱翊钧(万历)
朱翊钧(1563年-1620年),穆宗朱载坖的第三子,明朝第十三位皇帝,年号“万历”。1572年即位,在位48年。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
朱翊钧6岁被立为太子,并于1572年(隆庆六年)六月即位,当时才10岁,由皇太后陈氏及李贵妃主持政务,朝事主要依靠内阁大学士张居正。其在内政方面推行考成法,裁撤政府机构中的冗官冗员,改革赋役制度,推行一条鞭法;军事上加强武备整饬,重用抗倭名将戚继光总理蓟、昌、保三镇练兵。朱翊钧亲政后,励精图治,生活节俭,有勤勉明君之风范,开创了“万历中兴“局面。后因国本之争等问题而倦于朝政,自此不上朝。1616年(万历四十四年)正月,努尔哈赤后金政权建立,并于1618年(万历四十六年)攻占抚顺,挑起后金与明之间的战争。朱翊钧力主挞伐,次年明军在萨尔浒(今辽宁抚顺东浑河南岸)惨败,此后明对后金取守势,无力进攻。
朱翊钧在继位的前十年,奋发图强,使明王朝的经济得到了空前的繁荣,促使江南地区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中间十年其由勤变懒,加之沉溺酒色、财货的病态心理,非但未能使明朝中兴,相反却把明朝推向绝境。后人评论朱翊钧“明之亡,实亡于神宗”。但朱翊钧也并非一无是处,其在骨干朝臣的辅助下,明朝并没有显现出明显的颓态,且明朝万历年间先后进行的三次大规模战役,也都取得了不错的战果。
1620年(万历四十八年)神宗病死,享年58岁,葬定陵。
14、明光宗朱常洛(泰昌)
朱常洛(1582年-1620年),神宗朱翊钧与孝靖皇后王氏之子,明朝第十四位皇帝,年号“泰昌”。1620年即位,在位1月。
朱常洛生母王氏出身低微,且一直不为明神宗所喜。身陷党争和皇权交替问题,经历了“国本之争”“梃击案”等重大历史事件。1620年(万历四十八年),明神宗驾崩后,正式即位,年号泰昌。在位期间,任用贤臣,革除弊政,积极改革,罢除矿税、榷税,拨乱反正,重振朝廷纲纪。
朱常洛数十年间饱受神宗的漠视与郑妃一党的欺凌,战战兢兢的人生更使其形成了懦弱阴柔的个性。直至继位为帝之时仍受郑妃与李选侍的影响和控制,这为后来的“红丸案”“移宫案”埋下了伏笔。他的离奇暴崩也为其子明熹宗朱由校留下一个剑拔弩张、分崩离析的统治集团。《明史》曰:“光宗潜德久彰,海内属望,而嗣服一月,天不假年,措施未展,三案构争,党祸益炽,可哀也夫!”
史料认为,朱常洛“惑于女宠”“导以荒淫”。1620年(泰昌元年),病中服用内官崔文昇所进之“红丸”后驾崩,享年38岁。
15、明熹宗朱由校(天启)
朱由校(1605年-1627年),光宗朱常洛和孝和皇太后王氏之子,明朝第十五位皇帝,年号“天启”。1620年即位,在位8年。
朱由校性格荒唐怪异,耽于逸乐,无心朝政。他一生重用阉党,致使乳母客氏与魏忠贤专权,祸国殃民。朱由校在位期间国内社会矛盾激化,辽东边境的危机也愈发紧迫。朱由校同时重用东林党人,并下诏为张居正等罪臣平反,录方孝孺遗嗣,优恤元勋,给予祭葬及谥号。这些措施使得天启初年一度出现“东林势盛,众正盈朝”的政治局面。朱由校虽然没有接受皇太子、皇太孙或藩王级别的皇室教育,但他并不是世人所传的“文盲皇帝”,他一直坚持参加经筵日讲,且具备相当的政治与文化素质,对于客氏、魏忠贤一党的活动也有所警觉和防备。
1625年5月,朱由校于游玩中落水,遂至惊吓成疾。1627年5月,旧疾复发,驾崩,享年23岁。
16、明思宗朱由检(崇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