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甲午战争马关条约,甲午中日战争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首页 > 历史 > 作者:YD1662024-04-10 22:28:15

中日甲午战争马关条约,甲午中日战争签订的不平等条约(1)

“甲午战争”是日本在美英资本主义的支持下发动的一次侵略中国的战争。

中国的东邻日本,原先也是个封建国家,受到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侵略。1868年,日本发生了一场不彻底、不完全的资产阶级改革——“明治维新”,建立了地主和资产阶级的联合统治。明治维新后,日本的资本主义得到了比较迅速的发展,但封建势力并未彻底铲除,阶级关系十分紧张,农民和工人不断发动武装起义和罢工斗争。日本的统治阶级为了转移国内斗争的视线,为了扩大商品市场、掠夺原料和资金,便把对外扩张定为国策,把中国和朝鲜作为它侵略的目标。

这时,美国为了趁机在中国和朝鲜伸展自己的势力,英国为了利用日本的力量牵制垂涎中国东北已久的沙皇俄国,都在暗中支持和帮助日本对朝鲜和中国的侵略。

在这种情形下,日本政府千方百计地把自己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力量渗入朝鲜,同时积极寻找向中国挑衅的机会,以便掀起一场大规模的侵略战争。

1894年1月,朝鲜农民发动了大规模的武装起义。朝鲜的封建统治者请求清政府出兵镇压。日本政府觉得这是趁机挑衅的大好机会,也假意竭力怂恿清政府出兵朝鲜。在清政府派叶志超率军入朝以后,日本政府又马上翻转脸来,借口清政府出兵,也派了许多军队侵入朝鲜,有意造成战争冲突的紧张局势。清政府建议中日两国军队同时撤出朝鲜,遭到日本的蛮横拒绝。在这种情况下,中朝两国人民一致要求出兵抵抗日本的侵略。但是,主持清政府外交的李鸿章对这些要求置之不理,而把希望寄托于英、俄等帝国主义的调停上,对日本步步退让。7月25日,日本海军突然袭击护送陆军去朝鲜的中国海军。四天后,又向在朝鲜成欢驿的中国陆军发动进攻,挑起了中日战争。1894年是旧历甲午年,所以这次战争叫中日甲午战争。

9月12日,日本军队又进一步向朝鲜平壤发动了猛烈的攻击。协助守城的清军和朝鲜人民一道,进行了英勇的抵抗。防守北城玄武门的清将左宝贵战死,清军总指挥叶志超贪生怕死,命令他的军队从平壤撤退,并一口气逃回了中国。

接着在9月17日,清军北洋舰队在黄海海面上,与日本舰队发生了一场激烈的海战。战斗经历了五个小时,中国的海军士兵和一些爱国将领英勇奋战,打伤日舰多艘,并使日旗舰“松岛”号受了重伤,清军战舰损失四艘,最后日舰不敢恋战,向南退走。

10月,日本侵略军把战火进一步烧向中国边境。一路从朝鲜北部渡鸭绿江;另一路从辽东半岛东岸登陆,进犯大连和旅顺。11月7日,大连不战而失。接着日本又于11月18日向旅顺进兵。这里的清军守将接受了清政府的不抵抗命令,临阵脱逃,一些爱国官兵虽然进行了抵抗,但因没有后援,也失败了。

日本侵略军进入中国领土后,疯狂地*害中国人民。旅顺市军民被*得只剩下三十二人。侵略军野蛮、残暴的兽行,激起了辽东人民的极大愤怒,人民都起来和侵略军展开斗争。他们在斗争中发出豪言壮语:“宁做中华断头鬼,不做倭寇屈膝人。”

日本进攻辽东半岛时,清政府仍不积极进行抵抗,却在美国的指使下无耻地进行求和活动。1895年1月20日,日军在山东半岛登陆,先后攻下了威海卫南北两岸的炮台,形成了从海、陆两路对威海卫港内北洋舰队的包围。港内北洋舰队的爱国官兵,曾经几次要求出海抗敌,李鸿章为了保存他的实力,却下令不许舰只出港迎敌。舰队受包围时,官兵们不顾李鸿章的命令,进行了英勇的抵抗。但因力量薄弱以及舰上“洋员”和卖国分子的破坏,最后,北洋舰队被日本歼灭了。

中国人民和爱国士兵,在战争中进行了英勇的斗争,由于清政府采取了不抵抗的方针,致使中国的局势无法挽回。1895年3月,清政府派李鸿章为代表,到日本马关进行谈判。4月17日,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这个条约规定了中国向日本赔款二亿两白银;割让中国大片领土,包括辽东半岛、台湾和澎湖列岛给日本;允许外国人在中国通商口岸自由开办工厂;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等。后来,俄、法、德三国从自己的侵略利益出发,不甘心让日本独自占领辽东半岛,进行干涉,结果,中国以白银三千万两向日本“赎回”辽东半岛。(余西文)

来源:历史人物传记故事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