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声教学设计及设计意图,掌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有设计意图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4-04-09 21:02:26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

掌声教学设计及设计意图,掌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有设计意图(1)

第一单元 单元解读

【单元主题】

本单元以“革命岁月”为主题,编排了《七律·长征》《狼牙山五壮士》《开国大典》《灯光》和《我的战友邱少云》五篇课文。继承和弘扬革命文化,是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性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等当中反复强调的,从单元导语页可以看出,学习本单元的五篇课文,要能跟着课文讲述的故事,“重温革命岁月,把历史的声音留在心里”。

《七律·长征》生动概述了二万五千里长征时期的艰难历程;《狼牙山五壮士》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五名八路军战士保家卫国的壮举;《开国大典》记录了新中国成立庆典的宏大壮阔场面;《灯光》回忆了解放战争时期,以郝副营长为代表的战士为革命胜利英勇献身的一段往事。《我的战友邱少云》记叙了邱少云在执行潜伏任务时,为了避免暴露目标,任凭烈火烧身纹丝不动,最后壮烈牺牲的故事。整个单元价值导向鲜明,且丰富而不单调。虽然反映的是不同革命斗争阶段的事情,但其表现的精神主旨是统一的,旨在引导学生感受革命者英勇斗争、不怕牺牲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在艰苦卓绝的斗争中表现出来的积极向上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阅读训练要素】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文章是怎样点面结合写场面的”,旨在体会文章在写场面时,既注意整体面貌的勾勒,也注意局部细节的刻画,感受二者是如何有机结合的。这一阅读训练要素有两个关键词,一是“点面结合”,指明了要从课文中了解的表达方法,二是“场面”,指明了方法应用的对象。

《狼牙山五壮士》中既有对五壮士群体形象的描写,也有对每个人的细致刻画,这种点面结合,使得英雄的群像和个体的形象相互映衬,互为补充,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课后题引导学生关注这样的写法,并结合课文内容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掌声教学设计及设计意图,掌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有设计意图(2)

《开国大典》中点面结合的写法相对丰富复杂一些。写“典礼”时,按照时间顺序写了一连串场面,这些场面,有的重在“面”,有的落在“点”,“点”集中在*主席身上。“阅兵”场面则先用介绍性的语言介绍组织情况,然后用一句话写“面”,接着特写各个方阵,即对“点”的描写。最后,又落到“面”的描写上。这样以面衬点,表现出整个场面的恢宏气势和每个方阵的不同特点。课后习题引导学生聚焦阅兵式,体会整个场面的恢宏气势和每个方阵的不同特点,感受点面结合描写的好处。

掌声教学设计及设计意图,掌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有设计意图(3)

《灯光》是一篇叙事散文,“点面结合”的写法集中在对那次战斗的描写中。其中,对战斗场面的描写,是“面”;对“微弱火光”的描写是“点”,以面衬点,突出了郝副营长的献身精神。《我的战友邱少云》中,通过对战士们潜伏山沟环境的描写,说明了邱少云做出如此壮举的原因,衬托出他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两篇略读课文都在引导学生关注场景和细节的描写,落实阅读要素的训练。

掌声教学设计及设计意图,掌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有设计意图(4)

首页 12345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